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4 21:37: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班级二年级一班 教师 王金华 日期 2018年9月1日 学生情况分析 教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材心要素,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强化对科学探索和工程实践的指导,强调学设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计理念 教 第一单元 关心天气。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现象,帮助学生形材 的影响》《四季的天气》。这三课的主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儿童认识身分 化,形成对天气的典型特征的认识。 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转向观察更为遥远和广阔的天空中的星体,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析 验“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本单元作为小学生认识宇宙的起始单元,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太阳、月亮、星星开始,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认识这些星体的特征及运动变化,纠正其错误的概念。本单元由《晒太阳》《看月亮》《数星星》三课组成。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三课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都成并列关系,从课题上看,晒、看、数都是观察天体的方式,从活动形式上看,也隐含着三课活动方向的并列关系,三课的能力训练都定位在观察与描述上。 边的天气现象和天气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从较长的时间来考察天气的变成《天这一科学思想。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物质是变化的”气本册教材由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组成。 )))))b ))))))
用力以后,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力的启蒙单元。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第三单元 本单元通过引导种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会导致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学生观察思考力的作用及其影响,进一步体验“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本《推和拉》编排了单元从用力方法的认识到物体受力后形状或运动状态改变的体验,《形状改变了》巜动起来与停下来》三课,其中第一课认识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感受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第二课和第三课是并列关系,分别体验受力以后物体形状、运动状态的改变。这样的三课引领学生从体验走向实验探究,从动手实 验走向初步的归纳分析,在具体感性经验基础上逐步获得关于力的初步认识。奇妙的光,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光影等现象,进一步感受 第四单元《明亮与黑暗》巜透明与不“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本单元由三课组成,。这三课分别从光的作用、物体或材料的性质、通过玻璃纸看世《玩玻璃纸》透明》界颜色的变化探索光影现象,属于并列关系。这三课都是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中,从光线的强弱变化、光透过不同物体的变化、光的颜色变化等不同角度,不断建构、完善学生对光现象认识的科学经验,为中年级段认识影子形 成的条件和高年级段认识光的色彩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设计符号记录天气,了解天气符号的含义,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学会阅1 读天气预报,在阅读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有结构的描述气象要素。 2、说出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对动植物的多方面影响。 24节气的气象内涵。3、描述每个季节的主教 要天气现象,初步了解、知道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4 星的外部特征,对天空中的星体产生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 能够依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5 、在活动体验中,感知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6、通过动手实验活动,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同时知道力可目 以改变7 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探究,知道有光才能看见物体,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8、学会辨别物体是否透明的方法,知道能用透明度描述物体的特征。 9、通标 过玩玻璃纸,发现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直到色光能改变物体的颜色。 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能积极参与观察研究光现象,乐于交流与分享,10、与 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实验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认真严11 谨的科学态度。 要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