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 7:30: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

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 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

(BCD)

33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 B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只有人才具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D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ABD)

34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D理论对实践不起作用

(BC)

35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也就是在哲学上坚持

A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ABCD)

36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是

A知先行后 B知行合一 C知行终始不相离 D知之不若行知

(CD)

37.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因此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

A.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的价值不同 B.同一主体对客体价值追求不同 C.价值选择是主观随意的不具有客观性 D.价值能否实现是主观确定的

(AB)

38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就是承认

A相对真理不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

B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具有近似的性质,认识有待于深化 C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认识有待于扩展 D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

(BCD)

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句话在真理观上认为

A真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真理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性 C真理是主观的,没有客观性 D真理是发展的,不是凝固的

(BC)

40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现为

A真理强调客体尺度,价值强调主体尺度 B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 C凡是有价值的都具有真理性 D真理和价值是统一的

(ABD)

41 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A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D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BCD)

4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痕迹。”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CD)

4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D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CD)

44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ABCD)

45以下哪些观点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B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或迟或早必然要相应变化 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D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ABCD)

46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于它所适应的

A人类文明程度 B社会阶级利益 C社会生产力状况 D社会经济制度性质

(BD)

47.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因为统治阶级

A.掌握了国家宣传工具 B.控制了大多数知识分子

C.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在思想和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 D.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在思想和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

(CD)

48.文明和文明形态是密切联系而又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的关系表现在

A.文明就是文明形态

B.文明是一个更为抽象的一般概念,文明形态是文明的具体形式

C.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文明形态标志着文明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 D.社会的文明所达到的程度和状态,必须通过具体的文明形式表现出来

(BCD)

49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公德是

A具有法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B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C个人道德修养的观点 D维护社会秩序的永恒法则

(BC)

50 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A法律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比法律古老、长久

B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具有强制性;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传统、教育、习惯来起作用

C法律只适用于违法行为;道德适用于一切不道德行为 D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无阶级性

(ABC)

51文化是指

A观念体系 B自然的人化

C纯粹的精神现象和一种符号 D人和社会的存在形式

(ABD)

52人的活动的目的性不能抹煞历史的客观性,因为

A人的活动受社会条件制约 B人的活动受社会关系制约 C人的活动不能改变客观条件 D人的活动受物质生产力制约

(ABD)

53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 C无论哪一种社会都不能使生产力充分发展 D任何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都是在旧社会中建立起来的

(AB)

54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国家政权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风俗习惯

(BC)

55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

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是否能帮助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 C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巩固

(CD)

56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5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的根据是

A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运动的结果 B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发展

C社会发展完全是由必然性支配的,与历史主体的作用无关 D社会与自然一样,其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58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主张

A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B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不受任何制约的个人意志是人性的体现 D有生命的个人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59对人的价值的正确看法是

A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 B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C评价人的价值应以对社会的贡献为主 D人的价值的实现要靠个人奋斗

60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A个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B社会发展促使人向着全面性的方向发展 C社会发展丰富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 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

附 录:

在选择题中易出题的有关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命题、论断和观点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

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马、恩) 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恩) 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马、恩) 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列宁)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恩) 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列宁)

(ABC)

(ABD) (AC) (ABC)

(ABCD)

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斯大林)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恩)

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马、恩)

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马、恩)

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列宁)

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马、恩)

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马、恩)

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马、恩)

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马、恩)

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列宁)

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

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恩) 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恩)

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恩) 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马、恩)

2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恩) 24、“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列宁)

25、“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恩) 26、“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愈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愈大。”(马、恩) 27、“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毛泽东) 2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列宁)

29、“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马、恩) 30、“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列宁)

31、“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 3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恩) 33、“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恩)

34、“人的本质,在其观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恩) 3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恩)

36、“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己。”(马、恩) 37、“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马、恩) (二)中、西哲学史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命题列举

1、“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

5、“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