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化常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7:32: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古代的历法

1、年和岁 2、月

3、晦、朔、望、胐、弦 4、日、时、刻、分、秒 5、四时、节、候

6、盈缩、定朔定气、闰月、岁差

干支纪历

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以六十为一周期。干支纪历分纪年和纪日。

古代的官职

1、官吏的选拔制度

夏、商到西周:世卿世禄制。

到春秋战国时期:荐举、养士、对策或献策、军功入仕(“任人惟贤,因功受禄”) 察举又叫荐举,是自下而上考察和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是汉代选官的一种主要做法。 任子制度是指勋臣子弟依靠父兄的官秩和功劳而被保任为官。 东汉后期:察举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唯才是举”) 隋代到清末:科举制 2、中央官制

秦代: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廷尉、典客、治粟内史; 中尉将做少府,大夫,郎。

汉代:三公: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九卿:太常、光禄勋、中大夫令、太仆、宗正、少府;大理、大行令(大鸿胪)、大农令 (大司农);执金吾,大匠,大夫,郎;侍中、左右曹、诸史、散骑、常侍、给事中。 3、地方官制

秦代:郡(郡守、尉、监御史)县(县令或县长)制 汉代:郡(太守、督邮)、国(相);州或部(刺史/牧、司隶校尉) 隋代:废郡,只存州县两级 唐代:州(刺史)/郡(太守)、县;道(黜陟使)、镇(节度使) 宋代:州(知州)县(知县);路(转运使) 元代:行中书省;县(县尹)

明: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县(知县);巡抚、总督 清:省、道、府(知府)、州(知州)、县(知县) 4、品阶勋爵

品:古代把职事官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品” 阶:古代给只有虚职的官员分的等级 勋:古代酬赏军攻的称号,亦分等级 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十八)古书的注解

一、古注概述

古代人对书中的字词句段和篇章的解释,叫古书的注释。 主要可以分为传、笺、章句、集解、疏五类。

1、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也称作传。 2、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

3、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4、集解 分为两类:

(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

(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

5、疏: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称作义疏、正义、疏义等,简称疏。疏的注释特点是不但对古书原文进行注解,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注解也进行注释。义疏文字比传注详细,不仅解释词义,而且串讲句意,申述全篇大意。

四、古注的内容

( 一)注音。方法一般有四种: 1、譬况:用描述词语的方法来注音。

2、读若,读如。是训诂术语,又是注音术语。 3、 直音。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4、反切。

(二)解释词语。

1、义训。以通行词训释古语词或方言。 2、 声训。以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解释。

3、形训。通过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来解释词义的方法。 4、义界。用下定义的方式来解释词语。又叫界说。 5、描写。对词所表示的事物加以描摹。

6、譬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知的事物。 (三)、疏通文意。串讲一句或一章或全篇的内容。有时可以阐发正文之外的意思。 (四、)阐述语法。 1、解释虚词。2、说明实词。3、说明语序。4、校勘文字。(“删削衍文”和“补缀脱文”。) 5、分析句读。 6、诠释典故。 7、说明修辞。 8、评论。

古注定编排体例 1、注疏体 2、集解体

(二十四)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用典 又称“用事”、“援引”。它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从引用的方式看,用典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类。指明出处或来源的是明引,没有指明出处或来源,而把它跟作者自己的文章融为一体的是暗引。

明引和割裂(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只取用其中的一部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割裂)。割裂可以看作是用典的一种特殊情况。

用典的作用:一是用来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是使语言典雅精炼,富于表现力。

二、互文

也叫“互文见义”或“互见”,是指在连贯的话语中,上文省去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也省去上文出现的词语,在理解时必须使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互文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主要是诗歌)表达的需要。 互文可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类。

三、合叙

又名合说,并提或分承。是指在形式上是一套语法关系,而在内容上却包含着两套或两套以上语法关系,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合叙的作用主要是使行文紧凑而免于板滞。

四、连及

说甲事物时又连带说及与甲事物有关的乙事物,但其意只指甲事物,这就叫连及。 连及可分为同类连及和反类连及两类。同类连及是指连及的乙事物与甲事物属于相关或同一类别;反类连及是指连及的乙事物与甲事物属于相对或相反的类别。 连及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音节的匀称而以词足句。 (1)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孔雀东南飞》)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五、委婉

说话时不直接说出本意,而用曲折含蓄的话暗示出来,叫做委婉。委婉可分为婉转、避讳、谦敬的三类。

1、婉转、2、避讳 3、谦敬

六、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用同它有密切关系的特征、身份、属性等来代替它,叫借代。

七、倒置

又叫颠倒、错综。为了格律与表达效果。

古今语音的异同(P1055)

汉语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四个时期,四个时期的语音各有不同。

一个汉字的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古今语音的不同就体现在声、韵、调三个方面。 1、先秦两汉时期,以《诗经》、《楚辞》用韵和《说文》谐声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上古音。

2、六朝到唐宋时代,以《切韵》系韵书和唐诗用韵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中古音。 3、 宋元明清时代,以《中原音韵》和元代北曲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近古音。 4、二十世纪以后,以北京音系统(普通话系统)为代表,是现代音。

近 体 诗

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这就是所谓的“近体诗”

近体诗的特点

句数固定:律诗(8句)律绝(4句)排律(>8)

押韵严格:一般用平声韵,并且不能出韵(即韵脚的字必须是同一韵里的字) 注:要求记住平水韵里的平声韵和入声韵的韵目(P1086) 要求对仗:即一联内词类和句式的对称

讲究平仄:这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标志,要求平仄相间,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 例:

仄仄平平仄(出)(甲),平平仄仄平(对)(乙)。 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

对、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拗、救

避讳

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规定人们在说话写文章的过程中,凡是遇到与君主、尊长者名字相同的字面或字音,不能直接写出或说出,而必须采用其他方式来替代。其中必须回避的名字则称为“讳”。

避讳之种类:官讳、家讳、圣贤讳

避讳方法:第一种是“改字”,第二种是空字,第三种是“缺笔”

上书类文体

书 臣下对君王的奏疏,又称「上书」。 表 臣下对君王陈情用。

策 可分二种: 1. 对策:应诏陈言用。 2. 进策:探事献说用。

《离骚》代表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

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