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试验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5:05: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施工工艺试验方案

一、编制依据

根据“巩义市2017年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项目(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施工七标”工程施工设计指标 二、围坝填筑试验 1、土料试验

土方填筑前,对土料进行取样试验,以确保土方填筑符合设计要求。试验项目包括:含水量、液限、塑性指数、自然密度及最大干密度等。

2、压实试验

土方填筑前在土场进行土料的碾压试验,确定铺土方式、铺土厚度、压实机具类型及重量、压实遍数、填筑含水量、压实土的干密度施工方法及参数,写出土料碾压试验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确定后,严格遵照执行。

3、碾压机具的选择

主要碾压机械采用振动碾,选用三种铺土厚度作为碾压试验参数:H1=30cm、H2=35cm、H3=45cm。选用碾压遍数:碾压遍数选用3遍、4遍两种参数,控制机械碾压速度。

三、施工方法

土方填筑须在基础处理、隐蔽工程和基坑清理等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1、土料运输

回填土料运输主要采用推土机或自卸车进行,土料运输与库区土方开挖、装料和回填卸料等工序持续和连贯进行,以免周转过多而导致含水量的过大变化。 2、土料摊铺

卸料采用进占法卸料,推土机平整振动碾压实,填筑层厚控制在30cm左右,具体根据试验确定。卸料时将填筑料按要求填至规定部位,要注意控制填料中块粒径中树根杂物,并设专人清除土料中的树根杂质。

3、填筑要求

开挖线以下的所有低于基础设计高程的部位,均按施工图纸尺寸和要求的压实度或相对密度进行回填压实。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均衡上升,若出现高差时,采用斜坡面相接。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洒水湿润。压实粘性土填筑层新层铺料前,对压光层面作刨毛处理。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兩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进行复压处理。

回填料的分层厚度根据采用的施工机械现场试验确定,每层在50㎡范围内有一个压实度或相对密度检测点,不足50㎡至少有一个检测点,要求每个检测点都合格。

由于气候、施工等原因停工的回填工作面加以保护,复工时必须仔细清理,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方准填土,并作记录备查。

如填土出现“弹簧”、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力破坏现象时,根据情况认真处理,并经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

工序。

铺料厚度和土块直径的限制尺寸,通过碾压试验确定。铺料时,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一定余量:人工宜为10cm,机械宜为30cm。 4、填筑碾压

所有填筑基础面或接触面的表层腐植土、草皮、树根、杂物、垃圾等均清除。基础清理完成后进行碾压,底基范围内的坑、沟、槽等按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

工作业面加强统一管理,作业面做到统一铺料、统一碾压,严禁出现界沟。

分段填筑时,相邻的分段作业面均衡上升,减少施工接缝。分段位置要注意压实,防止漏压、欠压。上下层分段位置要错开。 根椐填筑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压实方法。建筑物周围至少0.5m范围内采用打夯机夯实。推士机铺士时,对边坡处要进行逐坯开蹬,开蹬宽度按开挖边坡系数和铺土厚度计算确定。铺土厚度不允许超出经试验确定的铺土厚度。对于碾压中出现的漏压及欠压部位以及碾压不到位的死角均采用人工夯实方法进行补救。分段碾压时接茬处作成大于1:3的斜坡,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m。

严格控制铺土厚度及士块粒径。人工夯实每层不超过10cm,土块粒径不大于5cm,机械压实每层30-50cm,土块粒径不大于8cm。 回填料的铺料与压实工序连续进行,以防止回填料被晒干,影响填筑质量。对表面风干的回填料层,作洒水处理。对已经检验合格的填筑层,如间隔时间较长再在上面填筑新回填料时,作表面洒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