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及辩课实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0:01: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村居》教学及辩课实录

作者:徐峻峰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0年第04期

暑假,参加了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众多老师对一堂示范课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论。真可谓是“共鸣与争鸣共存,求同与求异交织”。现整理如下。 课前预热:

师:同学们,你在农村生活过吗?有哪些快乐的回忆?我们随便来聊聊! 生1:农村绿意多。

生2:农村特别安静,我外婆家园子里还可以荡秋千呢! 生3:我老家有一条河,有时用篮子能兜到小鱼呢! 生4:农村里的桑树上有桑果,甜津津的,可好吃呢! 生5:我放暑假最喜欢到外婆家去,外婆会讲许多鬼故事。 生6:我在农村的渠沟里捉到十几只小螃蟹,像一块钱硬币那么大。 生7:农村的芦苇丛很美。到那里玩,偶尔还会看到飞过的水鸟。

生8:我在奶奶家旁的河里游过泳。水很清,还有绿绿的水草在里面生长着。 ……

【评】于漪曾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家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样的课前谈话让学生回忆农村生活的闲适、悠闲、自然,为本课奠定了恰当的情感基调。 【辩】课前谈话可以拉近教者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只是课前谈话的时间和内容要把握合理,这堂课老师的谈话用了十来分钟,显然时间过长。如果学生在课前过度兴奋,或兴奋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学生上课时的思维兴奋度,岂不是“舍本逐末”?因此,我认为,适度的谈话后应安排静息的时间,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注意特点。 一、导入 自主发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慢慢回头,穿越时光,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去品味那个时代的乡村生活—— 生:一起读:《清平乐·村居》

师: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和我们平时所学的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生1:诗只有一个题,而词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

生2:我知道词有词牌名,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而它的题目是“村居”。

师:你真会发现,词牌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作词牌,同一个词牌填的词字数都是一样的。

生3:我发现诗中每句话的字数都是相同的,而这首词的每句话字数不同。 生4:诗只有一段,而词有上下两片呢!

师:古诗每句字数相同,整齐划一;而词却是字数不等,读来倒另有一番节奏和韵律感呢!想再读一读体会一下吗?

生:自由读,随后配古筝乐齐读。

【评】所有词的形式特点,均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发现、体验而得,老师所做的,只是梳理与丰富。学生是课堂上的体验者,发现者,“百闻不如一尝”,这样的学习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古典音乐的渲染又让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恬静悠闲的乡村风情中。 【辩】的确,教者的此处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这样的做法很好,只是课一开始,就让学生配乐读似乎欠妥。要知道,音乐的选用是为文本理解服务,而非相反。此时的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走进文字,感悟词韵。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读词,有无病呻吟之嫌,不够协调。所以我认为,配乐朗读,应在深入领悟整首词后进行,让二者和谐共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大美学教育”。 二、初读 领悟词意

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字正腔圆,争取读出感情。学习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请大家再静静地用心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词句。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自读思考,在词旁做记号。 生1:起立朗读。(朗读水平一般) 师:读得还可以,我给你的朗读打80分。

【评】教师是学生智慧的点燃者,课堂上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人文的关怀,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给学生打80分,老师的“霸主”地位彰显无遗,我感觉分数过低,应该对他的第一个举手表示充分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潜能。

【辩】的确,学生在课堂上理应得到平等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因此而得到一味的肯定,廉价的表扬,这样的肯定是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

【再辩】课堂学习需要积极和亢奋,但也需要冷静和理智,不能过于情绪化。缺乏实质内容的捧场容易掀起学生的躁动情绪。最好的评价,应该落实到具体的阅读、理解、欣赏与表达上,最好的评价,应具有激励性和引导性。既恰当又有分寸感。 生2:我知道“无赖”的意思就是指厚颜无耻。 生3:不对,“无赖”在这里是说小儿子天真可爱,活泼。 生4:我不理解什么是“吴音”。

师:吴音,就是吴的地方话!当时作者写这首词,在江西的上饶地区,春秋时代那里属于吴国。 【评】这种枯燥的讲解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吴音吗?让听课的启海方言的老师示范一下岂不形象易懂?

生5:“翁媪”是什么意思?

生6:“翁媪”就是指老男人和老女人。

师:我们根据字形就能猜测它的意思。记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诗吗?翁指的是老公公。在这首词里,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关系是?(夫妻)所以,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生1:“剥”是什么意思呢?

师:剥,指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平时你们剥过什么?谁知道“卧剥”是怎么剥的?(躺、趴)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