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树立典型榜样强化正面教育。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学生自觉性强,自立能力突出,在道德品质和学业上出类拔萃。我们发现了这些苗子后,就及时树为标兵,让留守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大力宣传优秀留守学生榜样,激发他们的自信心,鼓励更多的留守学生向他们学习。

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学校充分利用班会及课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同时要求各班充分利用好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五节的班会课,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洗礼和灵魂的净化。把各种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解开心灵的“疙瘩”。

5、让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家长”。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他们的身边,对他们进行言传身教,但是,作为人师的应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用爱心关怀“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这不是父爱和母爱却胜似父爱和母爱的师爱,并在师爱的阳光中健康成长,快乐生活。让老师把好每个“留守儿童”的脉,从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比如我校的一些老师给生病的同学买药吃,并亲自送到家中交给父母或“临时监护人”;把在教育台上看到的《心理访谈》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把在网上查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问题学生”身上等等。得到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感激和社会的好评。

6、与家长或“临时监护人”互动。我校教师借助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指导“临时监护人”的科学教育方法,推广那些富有经验而又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让他们当好孩子的引路人,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和整个社会负责。

7、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开展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初见成效

1、增强了留守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感

6

恩老师对自己的巨大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

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例如:朱君怡同学刚转学到我校时成绩处于班上中下层,经过老师和同学一年多的教育和帮助,进步很大,现在成绩名列前茅。

3、孩子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正在努力转变自己。如:甘得友同学原是连州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现寄居姑姑家,姑姑管教不严,造成孩子学习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最后甚至发展到逃课去上网打游戏、偷东西等,经过班主任和课题组成员的悉心教育,耐心交谈让他明白到父母外出打工的用心良苦,以及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现转变了,不再逃课,不再偷东西。学习成绩虽然进步不大,但是思想进步了。

4、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能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谈心。例如:郭海霞同学,因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变得十分内向,把心事都藏在心底,通过一年的相处,一起参与活动,一起学习,她变了,变得开朗了,能和同学聊天,能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四)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幅提高,撰写的论文多篇获奖。其中徐荫勋主任的论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浅析》、沈凤喜老师地论文《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别获2008年年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沈凤喜老师的论文《浅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刘国升老师的论文《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潘金英老师的论文《了解是桥梁,关爱是钥匙——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分别获清新县2009年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潘金英老师的《倾注爱的甘露——案例分析》和沈凤喜老师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与反思》分别获2009年中小学教学反思、设计、案例分析类论文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7

1、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由于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介入很少,尤其是祖辈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高,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差较大,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2、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3、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在外, 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所以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

4、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有些调皮的儿童抓住这个空挡,在校欺骗老师,在家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样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境地。

总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既是当今社会一个热门的永恒话题,又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难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解决好这一棘手难题,是摆在社会、学校面前的一项十分急迫的任务,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

们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 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执笔:沈凤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