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16: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主讲教师:武汉强 课时计划:48课时
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重要的诗歌、散文及其它文学体裁、以及重点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使解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重点难点:
初唐四杰、盛唐边塞诗、王维、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商隐及代表作品;
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目录与课时分配:
第一讲:隋及初唐文学 4课时 第二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4课时 第三讲:盛唐边塞诗 4课时 第四讲:李白 4课时 第五讲:杜甫 6课时 第六讲:中唐前期的诗人 2课时 第七讲: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4课时 第八讲: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6课时 第九讲:中唐其他诗人 4课时 第十讲:晚唐文学 4课时 第十一讲:唐五代词 4课时 第十二讲:唐代传奇 2课时
教材:
主要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1版
第一讲 隋及初唐文学
教学目标:了解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及发展概况;
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教学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教学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隋唐五代文学概况
唐代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属于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期。公元618年,
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唐代文学出现空前交融与繁荣的局面,其特点有三:其一、继承与创新并重,如古诗继续繁荣,近体诗也产生并臻于完美;骈文继续兴盛,借复古以革新的古文再度崛起。其二、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并茂,既有王维、三李、二杜、韩、刘等大家,也有很多民间作者,其代表成就是“敦煌文学”,还有很多热衷于俗文学的作家,如王梵志、寒山等。其总趋势是由六朝末期的贵族化趋向士大夫文人化以至平民化。其三、诗歌与其它文体并存,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一、唐诗的繁荣
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有唐一代,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期。就表现领域来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来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具有美学范畴意义的诗论,如“骨气”、“兴象”、“境界”说;就诗歌形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唐诗的繁荣主要表现为:
第一、诗人队伍的扩大和诗歌数量的增多。
有唐300年间,诗歌的发展有如绵延不断的大河,长流不息,留存至今的五万五千多首诗歌,不过是当时诗作中的一部分而已,却已经超出前代遗诗总和的数倍。唐人选编的诗歌总集就有130多种,于此也可见唐诗创作的繁荣。数量如此巨大的唐诗不仅出自空前广大的作者群,而且这支队伍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不但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中下层官僚和普通士人热心于诗歌创作,和尚、道士甚至妓女中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也都参与其事。这样的一支由各阶层人士组成的庞大的作者队伍,对唐诗数量的增长及唐诗面貌的形成必然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诗歌题材的丰富。
诗人的笔触几乎深入到了现实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壮丽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中外的交流,以及朝政的得失,国家的兴衰,阶级的对立,现实的矛盾,民生的疾苦,世态的炎凉,各种素材无不见之于诗;士人的理想追求、愤慨不平、羁愁旅思、离情别恨,无不在诗歌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总之,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无不成为诗歌创作的源泉,人们喜怒哀乐种种情感,无不可以化为新鲜活泼的诗歌语言。
第三、风格流派的繁多。
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第四、艺术形式的多样。
古体、近体都具备,五古、七古、乐府、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体裁具备。 唐诗繁荣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的影响。“文笔之分”,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目的、政教目的,追求审美意义。在诗歌方面,辞采声律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四声”、“八病”之说为格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散文方面,体裁多样,约有八十多种(应用文体占大部分)。唐吸取了骈体文形式上的优点,摈弃其辞藻华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弊端,进行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在传奇小说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六朝的志怪和杂史杂传。就诗歌形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二、外部原因:
1. 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盛景象。农业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交租、服役、缴纳布帛以代替服役等)。手工业方面,丝绸和陶瓷都是中国的代表。中国贸易,“丝绸之路”。商业和城市,长安约百万人口,有108坊,西市和东市是繁华的商业区。交通方面,水路:黄河、长江、大运河;海路:广州——日本和波斯(伊朗);陆路:长安辐射全国的交通网。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了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力和条件。(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