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好“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10:53: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好“度”

作者:王越

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07期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时代,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记者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一手资料,采用了隐性采访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因为其隐蔽性,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现象,但如果电视新闻记者不能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不仅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还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本文根据隐性采访的特点,分析了在隐性采访中把握“度”的重要性,并说明了记者应当把握好哪些“度”。 【关键词】电视新闻;记者;隐性采访;真实身份;新闻媒体

新闻记者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往往会为了获得独家资料对被采访者进行隐性采访。但隐性采访不能随意进行,更不能违反道义触犯法律,这种隐性采访必须要把握好一个“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电视新闻记者进行隐性采访时,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及采访的意图,通常会将自己扮演成事件的参与者。这种方式常常会让被采访者放下戒备,记者更容易深入了解事件。掌握有价值的新闻材料。隐性采访因其本身的特点能在最大程度上反应真实的事件,让新闻更加可靠。

一、 新闻记者使用隐性采访的特点

隐性采访又叫暗访,是新闻记者在隐藏自己身份的情况下收集事件的信息。隐性采访虽然能获得较为真实的信息,但仍应是普通采访的一种补充,而不应作为一种常规的采访方式。隐性采访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主动性

新闻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往往有一定的目的性,想了解事件的某个或多个方面。进行隐性采访的记者通常已经对事件有所了解,在有所准备的前提下接触被采访者,并从被采访者口中得出新闻线索。新闻记者的有备而来体现了隐性采访的主动性的特点。 2. 隐藏性

新闻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不仅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还将专业的摄像和录音设备也隐藏起来,防止被采访者发现。被采访者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就会对记者减少隐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现事件真实的一面。这样的采访往往会还原给社会事件的真相,让大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隐性采访不应当用在所有采访中,它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记者对某种不道德的社会现象有所耳闻,但没有现场情况时,可以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获得真实事件的一手资料;

(2) 记者隐藏自己的身份暗访犯罪嫌疑人或其亲朋好友,并进行摄像、录音等以获得犯罪证据;

(3) 有时候,记者在公共场合获得素材时,为了使素材更加生动真实,可以在不针对个人的情况下,对被采访者进行隐性采访,防止被采访者在镜头下的紧张和焦虑。

(4) 记者可以在进行正面采访时穿插使用隐性采访,从而增强新闻的说服力,使报道更有现场感。

二、 隐性采访把握“度”的重要性

隐性采访有其自身的优点,能够曝光一些丑陋的社会事件,但如果记者滥用隐性采访,不顾及社会影响和他人感受,不仅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还会影响新闻媒体的信誉。 近些年以来,由于隐性采访引起的法律纠纷案越来越多,因为隐性采访往往是对一些丑陋的社会现象进行披露,记者或者新闻媒体人的价值观会对大众进行道德评判产生影响,没有尊重新闻本身的客观性,不恰当的隐性采访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此外,我国目前对于隐性采访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迎合大众、达到视觉效果,在进行采访时不加节制,侵犯了被采访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在隐性采访时必须把握好采访的“度”。 三、隐性采访应把握的度

隐性采访作为采访手段的一种,被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但隐性采访是在被采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被采访者的隐私。因此,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在进行隐性采访时要把握好采访的“度”。 1. 不能太频繁地使用隐性采访

当一个事件可以被公开采访时,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隐性采访。当新闻记者对一件事情进行采访时,应当紧紧围绕整个新闻事件的主题进行报道,探讨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从而引发大众对事件的思考并对社会舆论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应当将一些与新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主题关系不大的事情选择性忽略。隐性采访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让大众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应当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常用手段。隐性采访不应当被电视新闻记者频繁地使用,应当配合公开采访,并凭借其自身的特点达到公开采访缺少的效果,只有这样,采访才能起到正确的舆论监督作用,才能是正向的。 2. 隐性采访中的内容限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媒体这个行业由于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走向市场化。现在的媒体已经不重视引导社会舆论,而慢慢演变成一味迎合大众的口味。电视新闻在进行报道时为了获得高收视率,没有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而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要求,将一些社会阴暗面,如色情、暴力等进行放大,对于一些不堪的事件详细描述到极致,使整个媒体环境极为消极,不仅没有正确引导社会价值观,反而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隐性采访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采访的内容限度,选题一定要慎重。当涉及到犯罪、暴力、色情等内容时要再三考虑,谨慎选择。隐性采访要时刻以引导大众正确价值观为最终目标,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慎重把握采访的内容。新闻媒体不能一味迎合大众口味以获得自己的利益,否则,新闻采访将会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低俗的传播工具。

3. 隐性采访与公开采访紧密结合,提高新闻报道可信度

隐性采访容易使记者获得新闻最真实的情况,但它只是采访方式的一种,应当对公开采访起到补充作用。虽然在现行的国家法律中,对于隐性采访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隐性采访毕竟会透露或多或少的个人隐私,因此,记者必须根据事情的严重情况,分析隐性采访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慎重使用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由于其隐藏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公开采访不能获得的信息,将更加真实的情况展现给大众。但隐性采访在采访过程中很容易侵犯被采访者合法的人身权利,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一定要把握好采访的度,对他人的采访应当遵守法律和道德,尊重他人隐私。

4.记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记者在进行采访活动时,应当具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对那些没有触犯法律、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应当体会被采访人的感受,考虑事件曝光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负担和生活上的影响,保护被采访者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当然,对于一些触犯法律、违反社会公德的事件进行报道时要客观、公正,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大众,对不法、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有力地披露,使电视媒体实现其作用和价值,真正为社会大众服务。 5. 隐性采访时不得触犯法律

新闻记者有权对社会上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指正,但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电视新闻记者应当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在进行隐性采访时使用正确的方法,不要触犯法律。记者在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