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03: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第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融资渠道狭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从传统的融资机构贷款为主,贷款来源相对过于集中,不利于银行的风险防范。在融资渠道上,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多的依赖于內源融资,由于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自我积蓄意识较为薄弱,缺乏长期经营思想,导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內源融资比重较低。

二、融资成本高 (一)获得信贷支持少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因为过高成本致使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处取得贷款及资金的支持。

(二)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

融资成本过高还体现在流动负债所占比例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这不仅使得企业债务压力加大还使得企业资金难以聚拢,影响企业的决策及运作。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银行方面难以实现,无法真正满足企业所需的资金要求。 (三)贷款成本过高

对于企业来说,过高的贷款成本是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贷款条件来说,大多数企业贷款利率在5%~8%之间,贷款期限在6~12个月,总贷款额不超过500万元。而且贷款期限过短,贷款额相对较低,贷款成本偏高,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回报期长、收益高的项目,中小企业始终在金融体系所受的歧视,无法真正的施展拳脚。 三、融资意识薄弱

(一)过度依赖非正规金融机构及金融渠道

企业的融资时效性要求迫使中小企业求助于手续简便的商业信用和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虽然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往往高于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但它们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性要求。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过度依赖于非正规渠道资金,是企业融资意识薄弱的想象,虽能抵企业一时之需,但不是长久之策,往往对企业融资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自有资金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所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比例较大,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所占比例相对较低。 四、企业融资能力低 (一)从银行贷款难度大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担保条件且贷款风险较大,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较低等,再加上基层银行发放贷款的权限相对有限,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直接融资规模小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办法,债券的发放每年都是由政府决定,并且都是优先考虑农业、能源、交通、重点原材料与城市公共设施项目,以促进产业的调整。这一系列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无法进行正常企业决策,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银行与企业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使银行贷款面临着企业逃债的道德风险,银行获得企业信息状况的难易程度和掌握的多少就成为选择贷款对象的一个标准。中小企业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