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0:4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辽宁省阜新市教育幼儿园 徐增利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问题提得好,好像平静的海面投入一颗石子,能激起孩子思维的浪花。\那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呢,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

一、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中提问方式的现状

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现在的幼儿教师都处于比较年轻化,由于经验问题或是备课、准备不够等等原因,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很多的问题:

1、提问较随意、机械,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比如:在小班绘本活动《下雪了》中,教师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下雪了,你看到了谁?它要去干什么呢?董浩宇回答说要去旅行,干扰了幼儿的思路,导致所有的幼儿都跟着他的想法说是去了旅行。幼儿在提问时没有针对性,引导性的提问不够明确。其实下雪了,小动物们会去忙着干什么呢?幼儿应该很好回答的,可就是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出现错误,让孩子们的回答出现偏差。 2、暗示性提问,导致幼儿不能深入思考

比如:在小班数学活动《图形对对碰》中,教师带孩子们认识图形,帮助图形找朋友。教师:小朋友都帮图形宝宝找到好朋友了吗?

幼儿A:找到了!教师:请你再看看,有没有没找到的?幼儿A:没有!教师:小朋友看看琪琪帮图形宝宝找到朋友了吗?幼儿A:没有。

(分析和思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象征性地向幼儿发问,要求幼儿回答,学前期的幼儿比较容易受暗示,特别是小班幼儿,本身就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你们看看熊梓彤对不对”这句话明确告诉幼儿在萍萍熊梓彤身上找问题,这种具有暗示性的提问会导致整个活动中幼儿不能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所以,教师应提出客观的能引起幼儿思考的问题。

3、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比如在《我的身体》教学活动中,老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肚子里面什么东西会动?你是怎么知道它会动的?幼儿回答:“心脏在身体里一跳一跳的动\老师又问:\肚子里除了心脏还有什么会动?”没有小孩回答,因为孩子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使提问不能得到很好的回应。 4、提问单向,不懂“追问”,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

比如:遇到错误答案时教师会向大家发问:“他做的对吗”“谁来帮助他”这种提问的实质是“寻找正确答案”,而不是关心思维过程。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是对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追问使孩子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也可以使孩子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 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教师该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二、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一)注重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

1、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在设计提问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如:一位老师在讲数学时提问:“萝卜地里有多少个萝卜呢?”幼儿在那数呀数,数不清,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老师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有问题,马上调整自己的提问:“老师前面有几块萝卜地?每块地有几个萝卜呢?”幼儿理解教师的提问后,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明确探究活动到底能够引导幼儿明确哪一原理,获得哪一概念、和哪一方面的经验。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质疑、争论、促使幼儿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

② 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如: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所要

的信息,如 “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看到过哪些颜色的花?”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提出有效提问的探究,随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

③ 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孩子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孩子觉得活动没有趣味。提问要有情趣、有意味和有吸引力,要注意引发孩子的情感体验,激活孩子的思维,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悦中获得发展。 ④系统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地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最后。这样,既体现了活动中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又为幼儿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如语言活动“小鱼游啊游”。教师首先提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答案:一条小鱼,河水);其次是提理解性问题:“一天小鱼在水里游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表达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孤单不快乐。图片上再贴上一条小鱼,提问:“两条小鱼在水里游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最后是提创造性问题:“三条小鱼呢?”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还懂得了有朋友们在一起游戏、玩耍的快乐。 2、减少简单低层次的提问

一种是教师很随便地提问“好不好”、“对不对”等等,幼儿无需思考,只要通过揣摩老师提问的语气来回答“好”或“不好”,滥用这类提问易导致幼儿养成不动脑、过分相信和依赖教师的不良品质;另一种情况是简单重复的提问,这种情况较易出现在一些有重复情节的语言活动中。记得应彩云老师上的《幸福的大桌子》中了解三个兔宝宝职业的环节,应老师这样提问:兔老大是海员,海员是什么?兔老二是厨师,你在哪里见过厨师?兔老三是音乐家,你知道谁是音乐家?这种提问拒绝简单重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活跃了幼儿思维,提升了活动效果。

3.避免毫无线索的提问

有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为了吸引幼儿注意,常常会先不出示教具而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啊?”这种毫无线索的提问问过几次,就引不起幼儿回答的兴趣了。

(二)要注意问题的广度,使提问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与孩子的经验密切相关,避免主观设疑。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 (三)提问要具有开放性,使幼儿积极思考、充分想象。

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使活动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划一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幼儿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幼儿必须对活动内容作进一步探究。如:

在学习绘本故事《啊呜》时,教师提问:“黑黑的屋子里会是什么呢?”课堂上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找到答案。特别是在讲故事时教师应当多设计一些有思维指向的开放性问题,如“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谁的方法好?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办?\等等。由于这些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不但能理解故事,而且还能将理解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有利于幼儿积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提问的语言有吸引力,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见,教师提问时的语言是否具有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幼儿对问题的回应效果。

(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及时的鼓励与激励

在教师提问后,总会出现幼儿的一些平行答案。比如在《家里都有谁》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你们家有几口人啊?都有谁啊?”一个幼儿说:“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于是第二个幼儿也说 “我家也有三口人。”之后每个幼儿几乎都说了此类答案。在这个问题中周旋了很久。当时老师若是批评后来回答的孩子,那么那么这些幼儿以后就不会在这么积极的回答问题了。老师应该鼓励问道:“你们家里没有其他人了吗?我可知道有的小朋友的家里还有长辈哦!是谁呢?”幼儿真的会说出有爷爷、奶奶哦!这时如果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老师会给你···奖励。以这样的方式肯定会激发幼儿的思考,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

让我们进一步明确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核心,感受有效提问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关注提问的有效性,做个“善问”的教师。 “善问”是一种艺术,愿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学的园地里,善思、善问,自信自如地驾御课堂,与孩子一起收获教与学的精彩! 2014.12物业安保培训方案 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 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 1)保安理论培训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 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 工作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