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学第五版第六章复习重点——组织的修复与适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4:37: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组织的修复与适应

第一节 组织的修复

修复:是指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修复包括再生、创伤愈合、骨折愈合和机化。 一、再生

再生(regeneration ):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分裂增生来修复的过程。 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类型 特点 分布 不稳定细胞 不断增殖补充衰亡和损伤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生理情况下不增殖, 但具有潜在的再生能力 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器粘膜,淋巴及造血细胞等。 肝、胰等腺细胞和血管内皮 、骨膜、平滑肌细胞及原始间叶细胞。 出生后不能再分裂增生, 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 受损后成为永久性缺失 完全再生:再生的组织细胞的功能和结构能恢复原来状态,称为。。。 不完全再生:如果损伤组织细胞由结缔组织增生修复,不能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称为。。。 ⑴完全性再生:同类细胞再生补充,完全恢复了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条件:损伤范围小;组织再生能力强。

⑵不完全性再生:由肉芽组织修补,最后形成瘢痕,不能恢复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条件:损伤范围大;组织再生能力弱。

被覆上皮细胞的再生:被覆上皮属不稳定型细胞,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如表皮再生。

表皮细胞由创缘或残存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先形成单层上皮细胞,向创缘中心延伸,覆盖缺损;以后增生分化为复层鳞状上皮。

肝细胞再生:标本取自发生坏死后肝硬变的肝组织,肝细胞再生可形成细胞集团(假小叶)。放大可见假小叶内肝细胞核分裂像和再生的双核肝细胞。

腺上皮细胞的再生: 腺上皮细胞属于稳定型细胞,损伤后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如肝细胞再生。 血管的再生: 毛细血管再生以出芽方式形成实心的内皮细胞索,在血流的冲击下逐渐出现管腔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有的管壁增厚发展为小动脉、小静脉。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形成幼芽,幼芽继续增长成实心条索,条索互相连接,在血流冲击下形成腔隙。

肌组织的再生:横纹肌的肌纤维部分坏死而肌膜完整时,肌细胞分裂可达到完全再生。如肌纤维及肌膜均破坏则通过肉芽组织修复,形成瘢痕。

神经组织的再生:神经细胞没有再生能力,损伤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复。外周神经纤维损伤后,可由存活的神经细胞完全再生。若损伤的神经纤维断端相隔太远,再生的轴突不能达到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合,则形成创伤性神经瘤。 外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示意图(图)

1、神经被切断后部分中枢端和全部末稍端的髓鞘坏死崩解,末稍端的轴突消失; 2、神经膜细胞增生,中枢端轴突长出许多分支;

3、轴突的一支沿神经膜管向末稍端生长,直达效应器官,其余分支消失,两端神经膜连接。 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⑴全身因素:

①年龄:儿童>老人;

②营养:蛋白质,Vit C等(促进脯氨酸生成羟基脯氨酸,赖氨酸生成羟基赖氨酸,从而加速胶原合成);

③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创伤收缩和蛋白质,多糖的合成,影响肉芽组织的形成)

⑵局部因素:

①局部组织特性:不同组织有不同的再生能力

②局部血液循环:循环好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和组织的再生 ③感染与异物:是影响再生的最主要因素 ④组织损伤程度及受伤部位的活动 二、肉芽组织和创伤愈合 ㈠肉芽组织

1、概念: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2、形态结构:肉眼:鲜红,湿润柔软,颗粒状,无痛。

镜下: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

新生的毛细血管是由原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而成,最初形成实心条索,随着血流通过出现管腔。新生毛细血管多向创面垂直生长。成纤维细胞体大呈椭圆形或星形,胞核椭圆、大而淡染,核仁明显,胞浆略嗜碱性。 3、功能及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

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它异物 3)、填补缺损,连接缺口,牢固创面

4、结局:老化后变成瘢痕组织,瘢痕收缩影响功能。 ㈡瘢痕组织

概念:由肉芽组织改建﹑成熟而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1、形态结构:肉眼:灰色半透明、毛玻璃样,质硬,无弹性。

镜下:大量胶原纤维束组成,呈均质红染即玻璃样变性。

2、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保持组织器官完整性;保持组织器官坚固性 不利:瘢痕疤痕组织(镜)收缩影响功能;瘢痕性粘连;

广泛纤维化玻璃样变导致器官硬化;形成瘢痕疙瘩。 ㈢创伤愈合

1、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1)、急性炎症期:伤口出血凝固,炎性渗出 2)、细胞增生期:2-3天后伤口收缩,肉芽组织生长,炎细胞起作用; 3)、瘢痕形成期:胶原纤维形成,瘢痕形成; 2、特点:1)、缺损部位出现血凝块;2)、伤口收缩;3)、吞噬细胞清除坏死组织;

4)、基底部及周边生长肉芽组织;5)、上皮细胞覆盖表面;6)、最后形成瘢痕;

3创伤愈合的类型 3)、痂下愈合: 1)、一期愈合 2)、二期愈合 皮肤浅表创伤,少量出血无菌性创伤 感染性创伤 后,血凝固结痂覆盖创组织损伤小,创缘整齐 损伤大,创缘不整齐 面,痂下表皮再生后,结由少量肉芽组织修补 清创后主要以肉芽组织填补 痂自行脱落称之。 疤痕小,不影响机能 疤痕大,有的影响机能 修复要5~7天 修复时间更长 炎症反应轻 炎症反应明显

三、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后局部所发生的一系列修复过程,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 ⒈血肿期:数小时后形成。

⒉纤维性骨痂期:2~3天后开始机化(成骨细胞性肉芽组织)。2-3周。 ⒊骨性骨痂期:纤维骨痂中的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后成为骨细胞,钙盐沉积形成骨性骨痂。几周。

⒋骨痂改建期:破骨细胞吸收多余的基质,改建形成板层骨 四、机化

机化:是指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血凝块和血栓等病理性产物被肉芽组织所取代的过程。例如纤维素性渗出物的机化和坏死组织的机化等。

对于不能机化的病理性产物或异物则可由肉芽组织将其包裹,称为包囊形成。

纤维素的机化:由于纤维素渗出所在部位不同,机化后表现也不一致,如胸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所致粘连和肺泡内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所致肺肉变。

坏死组织的机化:坏死组织机化后局部形成疤痕,如心肌和鼻中隔粘膜的疤痕形成。

包囊形成:包囊形成多见于不能被机化的大坏死灶和异物(铁钉、子弹、寄生虫等)周围,如干酪样坏死灶包囊形成和铁钉包囊形成。

铁钉包囊形成:标本是牛膈肌的异物性包囊形成,包囊外观呈卵圆形,纵径10cm,横径6cm,切面可见囊壁由厚薄不均的结缔组织构成,囊腔内侧可见灰白色绒毛样结缔组织,囊腔内异物是一铁钉。

第二节 组织的适应

适应:组织和器官的适应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环境条件改变时或功能变化时,体内相应组织或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来协调的过程。这是机体的局部性适应,主要表现为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肥大

概念:组织或器官由于其实质细胞体积增大而使整个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⑴机理:细胞器↑→蛋白合成酶↑→蛋白合↑↑

⑵类型:①代偿性肥大:一侧肾切除,另一侧肾肥大;心肌肥大。 ②内分泌性肥大:哺乳期乳腺肥大(子宫肥大) ⑶后果:①功能增强;

②代偿失调→严重后果,如:心力衰竭

二、增生

概念:组织或器官由于其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⑴机理:细胞有丝分裂增强,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⑵原因:①慢性刺激: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有寄生虫时,被覆上皮由于长期慢性刺激而增生。牛和羊的肝片吸虫导致胆管上皮细胞大量增生。

②内分泌障碍性增生:甲亢;巨人症。雌激素过多时,子宫内膜腺上皮增生,形成皱

褶,妨碍分泌,引起内膜囊肿。

③营养缺乏性增生:碘缺乏,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引起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并变为高柱状。 ⑶后果:①功能增强;

②异常增生→肿瘤

三、化生

概念:已分化成熟的组织受刺激因素的作用在形态和功能上转化为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 ⑴特点:①只见于能再生的组织,最常见于上皮和结缔组织。

②化生的细胞不是由原来成熟细胞直接转变,而是由该处具有分裂能力的未分化细胞

向另一方向分化。

③只能在同类组织范围内出现

⑵常见化生:①鳞状上皮化生:柱状纤毛上皮→鳞状上皮

②结缔组织化生→骨、软骨、脂肪

⑶意义:①增强抵抗力,起保护作用

②失去原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