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5:28: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产城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 一、传统产业布局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要素认识不足
伴随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交通通讯技术发展及生活消费观念变化,传统理论中影响产业布局要素,如地租、交通、基础设施等已不再是决定性要素;技术创新环境、政策法规和行政绩效、生态、人力资源供给、地方文化等新要素影响日趋增强。而目前产业布局规划大多还依据传统理论编制,对新趋势关注较少,也缺少从空间供给需求角度进行的产业分类研究,使得产业布局缺乏清晰的空间指向,布局规划对新增产业门类缺乏兼容,难以保证空间供给与产业需求匹配,降低了空间供给效率。
2、缺乏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研究
传统产业布局规划重视产业规模扩张与效率提升,立足产业需求对城市空间资源进行最大化挖潜,缺乏对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关系的协同研究,不能满足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以“质量提升”取代“增量扩张”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城市需求。 3、缺乏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调控管理街接统筹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各类功能(包括产业功能)布局和土地利用的法定依据,然而当下产业布局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衔接,导致难以落地实施。一是总体布局上,部分新设产业园区游离于城市规划区之外,与城市总体布局相分离,脱离统一的规划管理监控。二是产业布局规划虽位于城市规划范围内,但无法与城市规划在用地指标、功能安排、设施配套方面进行对接。三是在编制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缺乏协调,产业布局规划以引导性为主,缺乏强制性内容,与作为管理实施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缺乏接口,分头编制的控规汇总到全市层面后往往出现各种走样;如产业规划判断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地区,由于基层政府短期利益驱动向居住功能置换。
二、产业布局影响要素
结合国内外案例研究,笔者将当前产业布局的主要影响要素总结为科技要素、成本要素、服务要素、特色资源要素、生态资源要素等五种类型。 1、科技要素
当今科技革命推动的知识产业以科学技术群落形式出现在各个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不是单项科学技术,而是由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海洋、环境等众多科学技术“交叉、融合”组成的科技群落,它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产业、部门。孕育这些科技群落的空间载体笔者称之为科技要素,具体如大学、实验室、研究院所等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及技术创新动力的要素类型。科技要素导向型产业是以创新为核心动力的行业门类及环节,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研发、中试、孵化等。 2、服务要素
服务要素是指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高度集聚的空间要素。服务要素导向型产业是以服务供给质量与便利程度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需要接近目标市场、快速了解顾客偏好及竞争者信息。传统服务主要面向普通终端消费者,但伴随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的分离与专业化发展,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品的商务服务成为服务要素导向型的增长重点。此外,也有部分产业同时需要考虑服务与成本双重要素,如文化创意产业。 3、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是指影响企业成本的地租与人力等要素。成本要素导向型产业是以价格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例如制造业生产环节,及服务业的数据存储、客户呼叫等环节。 4、特色资源要素
特色资源要素是指城市中特色化、稀缺性的要素,如机场、港口类“交通资源”要素、海关特殊监管区类“政策资源”要素等。“交通资源”导向型产业如专业物流与商贸会展;“政策资源”导向型产业如保税物流、服务外包等。 5、生态资源要素
生态资源要素是指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由于城市中生态要素日益稀缺,生态资源要素导向型产业分类不仅考虑产业布局需求、更要考察产业环境友好程度,是能够对生态要素进行保护性开发的产业类型,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
表1产业布局影响要素分析
三、深圳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实现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的做法 1、深圳新一轮产业布局规划的背景
深圳城市规划部门自2004年起,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部门合作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布局规划》、《深圳市金融产业布局规划》、《深圳市海洋产业布局规划》、《深圳市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深圳市总部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研究》等专项规划,对合理布局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但按产业门类分别编制的规划置于共同空间平台时,不可避免存在交叉重叠、相互冲突的情况;且囿于传统产业布局规划编制方法局限,对于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的积极影响不足。
更为艰巨的是,当前深圳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已接近极限,在国内率先进入了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阵痛期。面临着产业升级所需空间资源极其紧缺而大量优质空间被低效利用的尖锐矛盾;还要实现建设国际化城市、完善城市功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多元目标。面对为新兴产业提供增长空间和保障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的双重挑战,新一轮产业布局规划以“产城融合”为目标,采取“全产业口径、全空间布局”思路,整合产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关系,并进行了底限约束型的产业分区引导思路探索。
2、“产城融合”目标与“产城互促”路径设计
新的产业布局,需要以五类分区(中心区、过渡区、产业园区、特色资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