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某标段土建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2:32: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免坍方伤人,同时避免坍方而导致的横向支撑失稳。

⑺封堵水土流失缝隙

开挖过程中,对地下墙接缝或墙体上出现水土流失现象,要及时封堵,严防小股流砂冲破地下墙中存在的充填泥土的孔洞,以致发展成急剧涌砂,这不仅将引起大量地面沉陷,还会导致地下墙支护结构失稳,以致造成严重灾害性事故。

⑻检查支撑桩的回弹及降水效果

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检查井降水深度,定时测量用以稳定支撑立柱的回弹,并及时调节连接柱与支撑拉紧装置上的木楔。松除回弹后施加于支撑中点的向上顶力。

⑼坑底开挖与修整

当开挖至最下一道支撑上层时,若该段地面沉降要求控制精度很高,应按当时施工监测数据采取掏槽开挖或挖一条槽安装一根支撑的方法。开挖最下一道支撑下面的土方时,亦按每6m或3m一小段分段开挖,16小时以内挖好。为做到坑底平整,防止局部超挖,在设计坑底标高以上30cm的土方,用人工开挖修平,确保坑底原状土不受扰动。对局部开挖的洼坑要用砂填实,绝不许用烂泥回填,同时设置集水坑用泵排除坑底积水。

⑽测定基坑超挖量

人工挖至设计坑底标高后,以最后一道支撑为基准面,定时并按规定的频率测设距坑底的垂直高度,此高度变化即为挖到坑底后的土体回弹值,从中可判断为保证浇注底板达到标高和厚度而需要的基坑超挖量。

⑾及时施做混凝土垫层及钢筋砼底板

开挖最下道支撑下方时,应在逐小段开挖后,跟踪施工和检测防迷流设施,在8~16小时内浇注砼垫层(包括砼垫层以下的砂垫层或倒滤层)。要预先做好砂垫层、侧滤层、混凝土垫层及浇注钢筋砼底板的材料、设备、人力等施工准备工作,以便在基坑挖好后即进行各道工序,务求在坑底挖好后五天内做好钢筋砼底板。

⑿按规定要求拆除支撑及井点

钢筋砼底板必须达到所需要的强度,方准许按设计的工序拆除最下一道支撑。其余各道支撑的拆除,务必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坑井点排水至少要在中楼板浇好并达到必要强度后才能停止。

⒀实行信息施工,严密监控和保护地下管线

在一个基坑开挖段整个开挖施工中,要紧跟每层开挖支撑的进展,对地下墙变形和地层移动进行监测。

主要包括地钻孔桩顶隆起观测、钻孔桩变形观测、基坑回弹观测、围护结构墙两侧纵向及横向的地面沉降观测。应根据基坑每个开挖段、每层开挖中的钻孔桩变形等的监测反馈资料,及时根据各项监测项目在各工序的变形量及变形速率的警戒指标,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施工,控制变形。

在一个开挖段开挖过程中,根据需要组织专业队伍,负责保护地下管线的监控工作,每日对开挖段两侧管道地基沉降观测点至少观测一次,及时画出两侧管道地基的最大沉降量、不均匀沉降曲线以及相临沉降(约5m)的沉降坡度差△i,当△i接近控制指标时,即进行双液跟踪注浆,以控制沉降量及曲率不超过管道所允许的数值。要注意在车站两端端墙附近的墙外纵向沉降曲线的最大曲率会因端头开挖坡度的骤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此处要准备用加强的跟踪注浆,以调整沉降曲率保护管道。 3.1.6.3.3设置坑内外排水系统

在工程开工前,按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场地上排水和基坑内的排水工作,以避免场地大量积水、基坑开挖时地表雨水和滞水大量渗入,造成基坑泡水,破坏边坡稳定,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和基础工程质量。

⑴场地排水

①在现场周围地段应修改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以拦截附近坡面的雨水、潜水排入施工区域内。

②现场内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统尽可能保留或适当加以整修、疏导、改造或根据需要增设少量排水沟,以利排泄现场积水、雨水和地表滞水。

③尽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统为施工服务,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设施和管网,以方便排除地面滞水和基坑井点抽出的地下水。

④现场道路两侧及基坑周围设排水沟,支道应在两侧设小排水沟,沟底坡度一般为2%~4%,保持场地排水和道路畅通。

⑤基坑开挖应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侧设排水沟,将地表滞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时,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侧筑0.5~0.8高的土堤截水。

⑥大面积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围区段内挖深排水沟,工程范围内再设纵横排水支沟,将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设集水排水设施,将水排走。

⑦在可能滑坡的地段,应在该地段外设置多道环形截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设和疏通坡脚的原排水沟,疏导地表水,处理好该区域内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阻止渗入该地段。

⑵基坑内排水

①在开挖基坑的一侧、两侧或四侧,或在基坑中部设置排水明(沟)沟,在四角或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汇集于集水井内,再用高扬程水泵将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②排水沟、集水井应在挖至地下水位以前设置。

③排水沟、集水井应设在基础轮廓线以外,排水沟边缘应离开坡脚不小于0.5m。

④排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0.5m。

⑤集水井应比排水沟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的进水阀的高度以上,并随基坑的挖深而加深,保持水流畅通,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基坑底0.5m。

⑥一侧设排水沟应设在地下水的上游。

⑦一般小面积基坑排水沟0.3~0.6m,底宽应不小于0.2~0.3m,水沟的边坡为1:1~1:1.5m,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阻塞。

⑧较大面积的基坑排水,水沟截面尺寸也应较大。

⑨集水井截面为0.6×0.6~0.8×0.8m,井壁用竹笼、钢筋笼或木方、

木板支撑加固。至基底以下井底应填以20cm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龙头应包过滤网,防止泥浆进入水泵。

⑩抽水应连续进行,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后才停止。如基坑周边为渗水性强的土层,水泵出水管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抽出的水再渗回坑内。

3.1.7.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3.1.7.1.主体结构施工工序

根据车站主体结构的特点,施工顺序按:“自上而下、水平分层、纵向分段”顺筑法施工,即:底板→站台层侧墙→中板→站厅层侧墙→顶板。

主体结构主要施工工序:

1)施工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开挖基坑并施作桩顶冠梁,待围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施作桩后止水帷幕;

2)开挖基坑,架设第一道钢支撑; 3)开挖基坑,架设第二道钢支撑;

4)开挖基坑至基底设计标高处,架设第三道钢支撑;

5)施工底板素砼垫层,铺设防水层,浇筑底板结构及部分侧墙; 6)待底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三道钢支撑,铺设侧墙防水层,施作内部结构;

7)待中楼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钢支撑,铺设侧墙防水层,施作剩余内部结构及顶板;

8)待内部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铺设侧墙防水层,拆除第一道钢支撑,素砼填实施作压梁,回填基坑并恢复永久路面。 3.1.7.2主体结构的区段划分

(1)主体结构分段划分的原则: 1)分段长度不宜超过12m;

2)分缝处宜在两柱之间梁跨1/4范围内; 3)中板预留孔洞砼应一次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