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3:48: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一、无锡城镇化发展态势的总体评估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锡在国内较早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新路子。近10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发展格局,具体可以概括为“一张图、两置换、三集中、四对接”:“一张图”即全市城乡规划体系全面覆盖,“两置换”即探索开展了以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工作,“三集中”即大力推进了农业向规模经营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集中、工业向开发园区和工业集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四对接”即加快实施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民主法治四个方面的城乡对接、同步建设。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无锡模式”不仅在省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引起高层领导的关注,但是与全省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我们同样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在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浪潮中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一突出成绩
1、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到2012年,我市城镇化人口比例达到7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89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三位,全国第十五位。与2002年数据相比较,两项指标分别增长了67.2%和66.1%,增速喜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驱动经济、消费、投资的增长,以近三年数据为例,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带动GDP增长90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账31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亿元。
2、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连续实施“三年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旧城改造和城市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三集中”成效显著,城市总体框架基本确立。推进道桥、水利、电力、通信、环保、信息化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功能实现跃
升。建成城市快速内环,高速公路密度达到世界发达地区水平,镇村公交通达率100%,城乡路网体系日趋完善。沪宁城际、京沪高铁无锡段通车,宁杭高铁宜兴段建成,地铁一、二号线开工建设,城市集聚辐射能力大幅提升。
3、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1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38元,分别是2002年的3.17倍和2.81倍。10年新增城镇就业12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城乡五大类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98%以上,市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低保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域城乡并轨。市区危旧房、
城中村改造超过1000万平方米,全市6320个村庄完成环境整治,占到全市村庄总数的70%以上,位居全省第二。
4、生态宜居水平明显提高。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达到90,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被《2013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评为“内地宜居第一城”。累计投入治太资金330多亿元,顺利实现“两个确保”和水质改善目标。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加快工业布局调整,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单位GDP能耗降幅全省第一。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3.9%,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40%。市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51平方公里,林木覆盖率达25.3%,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二主要经验
1、规划引领。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以科学的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区域发展。按照建设特大城市、城乡互动发展的要求,全市一盘棋科学编制了城乡融合、相互衔接的全市城镇布局总体规划,“一体两翼、七区一体”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确立,全市形成以中心城区特大城市为主体,江阴(澄江、宜兴(宜城两个大中城市为两翼,江阴华士、宜兴官林、锡山东港、惠山洛社等十二个城镇组团为纽带的“1+2+12”三级城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网络化为基本点,统筹编制了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布局规划、“半小时都市圈”交通结构规划、“沿江、沿路、沿湖”产业结
构规划和12个新市镇、182个农村新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城乡规划的全覆盖。
2、产业推动。把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构建产城融合的良好局面。以“城市南进、产业北移”和“城乡统筹”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向县城镇和重点镇园区集中集聚,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县城镇、重点镇和新型社区集中,逐步形成以传统工业强镇江阴新桥、交通枢纽新城锡山安镇、生态旅游强镇惠山阳山、产业转移承接强镇滨湖胡埭为代表的四类重点镇发展模式。产业的集聚转移和更新换代,促进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向城郊和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3、设施先行。大力统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电力设施、路桥通达、公共交通、有线宽带、信息服务、饮水安全、污水处理七大网络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城乡大贯通、大接轨。“十一五”以来,全市仅农村道路建设就投入超过200亿元,新改建农村道路3000多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实现车辆15分钟内驶上快速干道, 30分钟内驶上高速公路的“1530”发展目标,以市中心为原点,全市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小时生活圈”。
4、政策惠民。我市坚持城乡一体、同城待遇的价值取向,把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化。大
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市、县(市、区、镇、村四级就业管理服务网络,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纯农民养老保险,推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住房、农民身份转变为市民身份的“两置换一转化”改革,全市共转化84.36万人、置换城镇社会保障52.66万人。同时,积极探索外来人口服务政策创新,率先在国内以立法的形式,规定无锡居住半年以上约185万非户籍人口享受与近470万户籍人口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三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