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8)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1 10:42: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时作业(八)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B.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行星运动不需要向心力 C.行星同时受到太阳的引力和向心力 D.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与它运行的向心力不相等 解析: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A正确、B错误;向心力是效果力,实际受力分析时不分析向心力,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太阳的引力,故C、D错误. 答案:A 2.甲、乙两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若甲物体的质量不变,乙物体的质量增加到1原来的2倍,同时,它们之间的距离减为原来的,则甲、乙两个物体的万有引力大小将变为2( ) A.F B. C.8F D.4F m1m2m1·2m2解析:由F=G2可知,F′=G=8F,所以C正确. R?R?2?2???答案:C r3.把行星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以后,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写为T=,则推得k23F2( ) A.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为F=k2 B.太阳对行星的引力都相同 4πkmC.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为F=2 r2mrD.质量越大的行星,太阳对它的引力一定越大 v解析: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F=m,又v=r2πrr4πkm2,结合T=可得出F的表达式为F=2,则得知F与m、r都有关系,故选项A、B、Tkr322 - 1 -

D错误,选项C正确. 答案:C 4.一颗小行星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环绕半径是地球环绕半径的4倍,则它的环绕周期是( ) A.2年 B.4年 C.8年 D.16年 Mm4πmr解析:根据太阳对小行星的引力得G2=2,解得T=2πrT32r,小行星环绕太阳做GM3T行r行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是地球公转半径的4倍,=3=8,所以这颗小行星的运转周期是8T地r地年.故C正确.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5.关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地球比木星离太阳近,所以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一定比对木星的大 B.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时,在近日点所受引力大,在远日点所受引力小 MmFrC.由F=G2可知,G=,由此可见G与F和r2的乘积成正比,与M和m的乘积成反比 rMm2D.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可近似看成圆形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Mm解析:根据F=G2可知,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m、r有关,对同一行星,r越大,Fr越小,选项B正确;对不同的行星,r越小,F不一定越大,还与行星质量有关,选项A错误;公式中G为比例系数,是一常量,与F、r、M、m均无关,选项C错误;在通常的研究中,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看成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选项D正确. 答案:BD Mm6.(2017·洛阳高一检测)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为F=G2,其中G为比例系数,由此r关系式可知G的单位是( ) A.N·m2/kg2 B.N·kg2/m2 C.m3/(kg·s2) D.kg·m/s2 MmFr22解析:由F=G2得G=,由单位运算可得G的单位是N·m/kg,所以A对;因为F=rMmma,1 N=1 kg·m/s,代入得G的单位是m/(kg·s),所以C对.故选A、C. 答案:AC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322 - 2 -

mvA.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F=,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牛顿r第二定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验证的 2B.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v=速圆周运动的一个公式,它是由速度的定义式得来的 2πr,这个关系式实际上是匀TrC.在探究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规律时,我们引用了公式2=k,这个关系式是开普勒第三定T律,是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证明的 3D.在探究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时候,牛顿认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 解析:开普勒的三大定律是通过对行星运动的观察而总结归纳出来的规律,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故开普勒的三大定律都是在实验室无法验证的规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行星对太阳的引力相等,故C、D错误. 答案:AB 8.我国发射的神舟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图所示,神舟飞船从A点运动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飞船受到的引力逐渐增大 B.神舟飞船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神舟飞船受到的引力逐渐减小 D.神舟飞船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解析:由题图可知,神舟飞船由A到B的过程中,离地球的距离增大,则地球与神舟飞船间的引力减小,神舟飞船的加速度减小,C、D正确. 答案:CD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