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58: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炉长寿技术概况

高炉长寿是现代高炉所追求的目标,高炉长寿就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几年,我国高 炉的设计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高炉的寿命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外高炉寿命相 比,我国只有少数高炉能够达到国,外高炉寿命的水平。本文主要介绍现代长寿高炉设备 的设计思想和最新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国钢铁企业的高炉大修或新建高炉项目有所帮助。

国外先进高炉长寿水平较高,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可达 15 年以上,部分高炉达 20 年以 上。日本川崎公司千叶 6 号高炉(4500m3)和水岛 2 号、4 号高炉都取得了 20 年以上的长寿 实绩。日本矢作制铁公司的 361m3 高炉、岩手制铁公司的 150m3 高炉一代炉役寿命在上 世纪 90 年代就达到了 20 年以上的水平。最近,经过大修的部分高炉已将长寿目标定为 30 年。

相比而言,我国高炉设备的长寿水平则较低,一般一代炉役无中修寿命低于 10 年,仅少数 高炉可实现 10 至 15 年的长寿目标,其长寿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影响高炉长寿的主要因素

高炉能否长寿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综合效果:一是高炉大修设计或新建时采用的长寿技 术,如合理的炉型、优良的设备制造质量、高效的冷却系统、优质的耐材和良好的施工水 平。二是稳定的高炉操作工艺管理和优质的原燃料条件。三是有效的炉体维护技术。这三 者缺一不可,但其中第一项是高炉能否实现长寿的基础和根本,是高炉长寿的“先天因素”。 如果这种“先天因素”不好,要想通过改善高炉操作和炉体维护技术等后天措施来获得长 寿,将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还要以投入巨大的维护资金和损失产量为代价。因此,提高高 炉的设计和建设水平,是高炉实现长寿的根本。

现代长寿高炉的新思想

国内外专家认为,现代高炉的长寿设计思想有 6 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高炉整体寿命优化 设计,大修精心施工,确保高炉各部位同步长寿。二是强调高效冷却设备和优质耐材炉衬 的有效匹配,从炉底至炉喉全部采用冷却器,无冷却盲区,并针对高炉不同部位的不同特 点,选用不同材质的冷却系统和耐材。在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使用自我造衬、自我 保护的无过热冷却设备――铜冷却壁技术,在此区域淡化耐材炉衬的作用,依靠形成稳定 渣皮来保护铜冷却壁。在开炉前,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区域仅喷涂一层普通喷涂料来防 止开炉时的炉料磨损;在高炉炉缸侧壁区域使用热压小块碳砖、优质微孔碳砖配合冷却壁 或陶瓷杯来延长使用寿命。三是增加炉缸死铁层设计深度(达炉缸直径的 20%左右),减少 炉缸内铁水环流对炉缸侧壁的侵蚀。四是在高利用系数(炉役平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大于 2.0)、高煤比(炉役平均喷煤量达 150kg/t 以上)、低维护费用的基础上,炉役寿命(20 年以 上)和单位炉容产铁量(1.0 万―1.5 万 t/m3 炉役)应作为高炉长寿同时追求的目标。五是采 用有效技术监测、维护炉体是实现高炉长寿的重要保证。六是注重高炉稳定顺行的工艺操 作管理和使用成分稳定的优质原燃料对高炉长寿的作用。

关于高炉长寿的几种观点

1、经济合理的长寿现

高炉长寿不是越长越好,应按炉容大小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寿命。即以一代高炉寿命发挥 最大效益为限度。如一座 30Om3 级高炉寿命达 15~2O 年,是否合理?要达到这么长的寿 命,必须采用高档优质的耐材和冷却设备及最先进的技术,势必导致基建投资过大;再说 15~20 年以后,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将发展到何等水平,难以预料,由此看来 3O0m3 级高炉寿命 8~10 年应属长寿。而 1O00m3 以上或 2OO0m3 以上高炉寿命可搞到几年以上, 甚至更长。但亦应根据实际条件和技术发展趋势作经济效益分析,确定其经济合理的长寿 高炉。

2、高质量的长寿观

高炉长寿要强调长寿质量问题,就是说要发挥一代炉役的高效强化冶炼和良好的技术经济 指标,而不是靠慢风作业、护炉措施来拖延寿命。如一个人的寿命,活着要健康无病,身 强力壮,精力充沛,而不是躺在病床上靠打针吃药延长寿命。故提倡高质量的长寿,才是 炼铁工作者研究的目的

3、系统整体长寿观

高炉长寿不仅是指高炉本体长寿,而应包括高炉生产的主体和辅助系统整体长寿。若主体 的某一部位或系统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严重损坏),均会影响其寿命,因此,在设计时就 要统筹全局,做到系统内各个部位同步长寿。甚至有的专家提出热风炉寿命应是高炉本体 的两倍左右。任何片面强调炉缸、炉底或其它局部长寿都是不符合高炉系统整体长寿观的。 这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和形成的长寿观念。

4、永久性炉衬长寿观

有专家研究后提出:只要设计、制造无过热冷却器,使高炉渣、铁凝聚附着,而生成永久 性的炉村,包括炉内块状带的炉料保护村,维持高炉长期作业,达到长寿之目的。因此, 认为对于高热流强度的炉身中下部第一需要的并不是高级耐火材料,而是无过热(烧不坏) 的冷却器,这是设计长寿高炉的关键。也就是说冷却器热面最高温度不超过其材料强度允 许的范围,那么冷却器将不会烧坏,永久性炉村将会形成,则高炉就能长寿。这一观点的 关键是要有优良的冷却水质和理想的冷却设备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做好水质处理和设计 制造冷却器的技术决窍更为重要。

个案:宝钢高炉长寿技术

要延长高炉寿命,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新的技术支撑。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 理论研究,宝钢已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高炉长寿关键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在炉缸活性指数基础上的煤气流调整

炉身中上部的长寿主要依赖于高炉内煤气流的控制。这种控制必须是上下部综合调剂才能 够实现。

长期强化冶炼生产必须要活跃炉缸,形成初始煤气流中心发展有利于高炉上部长寿这一观 点被接受之后,掌握定量计算炉缸活跃程度能否满足高炉长寿需要的技术势在必然。结合 理论与实践,发现在强化冶炼生产时炉缸侧壁温度与炉底温度和透气性指数之间存在着某 种相关性,由此开发出了炉缸活性指数,它的基本定义是炉底电偶温度权重值除以炉缸侧 壁电偶温度权重值。该指数主要用来定量计算上部长寿的要求。根据指数值决定是否要采 取有利于提高炉缸活性指数的措施,再结合一些常规的炉身维护技术,目前宝钢 3 座高炉 实现了长时期强化冶炼而高炉上部的长寿仍然得到了保证。

2、风口焦取样分析技术

通过风口取样,可以分析炉缸死料柱内粉焦和未燃煤粉的积聚量、滞留的渣铁量,测定死 料柱的空隙度和渗透性等,也可以定量地对炉芯活性进行评价,尤其是对确定焦炭强度、 减少炉芯焦粉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与炉缸活性指数一起成为分析炉缸活度和控制上部 煤气流合理分布的有效检测手段。

3、增加冷却水量和安装微型冷却器技术

生产实践表明,高炉强化冶炼之后,原来设计的炉身下部冷却强度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 需求了,出现了冷却设备频繁破损,炉身下部易粘结与脱落,甚至出现炉身发红现象。新 高炉在设计阶段就会考虑加强该部位的冷却强度,对于旧高炉只有采取增加系统水量和安 装微型冷却器等补救措施来提高冷却强度。号高炉大修时因炉壳未更换而保持了原来的炉 体冷却结构,但冷却水量比以前增加一倍;2 号高炉 2002 年经过改造炉身冷却水量也增加 了一倍,同时 3 座高炉都在关键部位安装了必要的微型冷却器,为确保高炉强化冶炼与长 寿起到了作用。

4、依靠炉缸气隙指数,控制炉缸侧壁温度技术

理论上只要确保了有效传热与冷却,以目前的炉缸结构都能满足 20 年以上寿命。由于炉缸 侵蚀极大多数是从炉缸侧壁产生气隙破坏了热平衡使得热量无法正常导出开始的,所以, 炉缸气隙指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建立的。2 号高炉由原来的设计厚度 1.425m 减薄至 目前的 1m 左右。通过定量计算分析炉缸侧壁温度上升原因后,每次炉缸温度上升都能及 时得到正确处理,为控制炉缸侧壁温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5、更换冷却壁技术

宝钢 3 号高炉于 2004 年 3 月 23 日成功地实施了休风降料线更换 s-3 段冷却壁(60 块)作业, 整个过程休风 100.2h。宝钢冷却壁更换技术是把料线降到需要更换的部位而不是降至风口, 然后把破损的冷却壁尽可能吊运出来,再安装上新的经过改善后的冷却壁。这种技术对于 高炉操作恢复炉况增加了难度,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炉况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把产 量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