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3 7:2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一个都不能掉队 ——云南脱贫攻坚之路》有感
姚福广
近日拜读了云南作家叶多多著的《一个都不能掉队--云南脱贫攻坚之路》著作中叙述了云南省高黎贡山怒江州以及大理州、红河州、德宏州、迪庆州、昭通地区的独龙族、傈僳族、怒族、白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哈尼族、傣族、等几个直过民族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的过程。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报道文学的体裁形式讲述了云南省高黎贡山怒江州贡山县的坎桶村、秋那桶村、鸡夺鲁村、户瓦村、福贡县托坪村、同乐村;大理州洱源县西山乡胜利村委会客宅村、福田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老达保村、糯福村、阿里村、马岭村、小帮考村、南段村、老迈村、战马坡村;红河州红河县保华大羊街乡龙玛村;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诗蜜娃迪村委会下勐劈寨村;迪庆州云南白马雪山、维西县塔城响古箐三个社、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巴珠村;昭通地区大包山镇大海子村等的扶贫攻坚、脱贫致富过程。
著作包括题记、正文(共五章)和后记三大部分。 题记主要介绍了云南省的贫困状况以及习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概括的讲,正文部分涉及的主人公代表主要有阿白、张文勤、小才、阿果、次三面、和建才、和连生、字振华(第一书记之一,2016年大理州扶贫工作先进人物)、罗松丽、马亮超、李娜倮(拉祜族歌手,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朱永情、苏毅、李威、栋兴强、余金明、刘朝海、段必清、勒都、余国清、和政国等。 作者通过对云南省各地的山水描写、人物活动对话,挖掘出了云南的潜能、埋藏很深的民族文化、旅游文化、
种植养殖等。采取了异地搬迁、改善交通、通电、通讯、通水、治理环境、14年免费教育等举措使云南的少数民族,尤其是直过民族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具体的做法就是干部深入基层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啃下了云南这块“硬骨头”。在帮扶人员的指导下,各族人民因地制宜采取了多方举措,长期奋战。养殖方面有养鸡(段必清的“村官鸡”)、养猪、养羊、养牛、养蚕、养蜜蜂、养奶牛、稻田养鱼、稻田养泥鳅等。
种植方面有种植核桃、烤烟、白云豆、洋芋、苹果、滇牡丹、大蒜、柠檬、茶、咖啡、云木香、秦艽等。 除此之外帮扶干部还带动群众进行旅游事业开发、文化资源开发、梯田文化、自然保护区(迪庆州白马雪山滇金丝猴、昭通大山包黑颈鹤、“中国犀鸟第一村—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建设,使当地群众借助旅游、民族文化走上发家致富路。
云南式的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生产脱贫等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一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有能力更有担当,众志成城,为摆脱贫困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这是一部人类摆脱贫困追求幸福的壮丽史诗,是传扬大爱、携手共进的英雄赞歌,也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云南无疑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精彩的部分,古老与现代,多元文化共存。
然而,94%的山区面积,以及历史、地理、社会发展程度低等原因,在过去很长时间里,绝美的风光并没有给这里带来应有的收获,人们的生存一直格外的艰辛。疾病、灾害、观念滞后,使云南各族人民摆脱贫困的愿望尤为强烈。
全省129个县中有88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西部边境、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片区,以及人口较少民族,更是云南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云岭4700万各族儿女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在少数民族脱贫、边境脱贫、生态脱贫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做出示范。
高高的横断山脉,茫茫的热带雨林,云岭大地上处处吹响着脱贫攻坚的号角之声。“世界掌握在那些有勇气凭借自己的才能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正以百折不挠的信念与努力,改写着贫困的历史。云南边疆的脱贫摘帽攻坚之路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代表和缩影,所有的努力必将汇入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奔腾长河中,并以生生不息的智慧和力量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树起人类精神的丰碑。
作者这种不怕艰辛,深入基层,顶风雨烈日,耐寒冷饥饿,调查研究的写作作风深深地打动了我,是我们每个写作者的楷模。
2018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