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14:20: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重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重、难点) 3.说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体液调节

1.概念:激素、CO2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3.范围

(1)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 (1)区别

比较项目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2)联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1.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①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体液(激素)调节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知识概览(教师用书独具) 1

(3)调节过程

2.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中枢:下丘脑。 (2)调节过程

若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

①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使人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②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引起尿量减少。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

(1)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

(2)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在下丘脑的某一区域。( ) (3)胰岛素的分泌不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

(4)冬泳爱好者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肌肉收缩加强,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

(5)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尿量增加。( ) (6)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

提示:(1)× 除激素外,其他化学物质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也属于体液调节。

(2)√

(3)× 胰岛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的控制。 (4)√

(5)× 当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

2

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6)√

2.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不具备的特点是 ( ) A.调节较缓慢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广泛

C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调节物并不全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导学号:62672065】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B [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

(备选习题)

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其中与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

A.汗腺的分泌量 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B.皮肤血管血流量 D.身体的体温变化

C [寒冷时,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与图不符,A错误;当人进入寒冷的环境时,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与图不符,B错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则耗氧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C正确;寒冷时,正常人进入户外,体温不变,与图不符,D错误。]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思考交流] 1.某同学所处的环境温度从40 ℃降至15 ℃,试分析其体内发生的一些变化: (1)体内产热如何变化?尝试解释其原因。

3

体温调节 提示:产热增加。当环境温度低于正常体温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肝脏和肌肉等产热增加。

(2)体内酶的活性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

提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人是恒温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条件下,人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3)尝试写出寒冷条件下冷觉的神经传导途径。

提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2.寒冷环境中,人体会打“寒战”;炎热环境中,人会“面红耳赤”,请解释这两种现象?

提示:“打寒战”:因为人在体温调节过程中骨骼肌战栗可产热。“面红耳赤”: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所致。

体温调节的过程

特别提醒:(1)温度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2)体温调节中的反射活动均为非条件反射。 下图是健康成年人在环境温度由25 ℃降到10 ℃过程中,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间0~t1,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在37 ℃左右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会引起体表温度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冷觉

4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机体体温调节的结果,此时汗腺分泌减少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多于t1之前 [技巧点拨] 解答此题需关注以下两点:

(1)图示信息:图中温度由25 ℃降至10 ℃属于寒冷刺激。

(2)产热量与散热量:时间0~t1,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间t3以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解析] 时间0~t1,散热量基本不变,即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时体温相对恒定,故A正确;时间t1~t2,温差增加,导致散热量增加,体表温度降低,下丘脑存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冷觉,故B错误;寒冷环境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汗腺分泌减少,使得散热量减少,故C正确;时间t3以后,散热量基本不变,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低温时维持体温相对恒定,需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甲状腺激素分泌量比t1之前多,故D正确。

[答案] B

(1)t2时刻以后,哪些途径可以减少散热?

提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2)在上述体温调节过程中,参与产热调节的主要激素除甲状腺激素外,还有哪种激素? 提示:肾上腺素。 [活学活用]

1.如图曲线表示某人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然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62672066】

A.在时刻A,感受室内温度变化的是传入神经末梢 B.在时刻B,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舒张 C.在AB段时间内,人汗液分泌量较BC段时间内多 D.在BC段时间内,甲状腺激素分泌量较AB段时间内多

B [感受室内温度变化的是感受器,为传入神经末梢,A正确。在时刻B,温度由40 ℃突然降至15 ℃,皮肤血管收缩,B错误。在AB段时间内,人处于较高温度下,在BC段时间内,人处于较低温度下,所以在AB段时间内人汗液分泌量较多,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较少,C、D正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