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理论学派述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3:30: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年代人类学界,“结构”的研究逐渐被“表演”或“实践”(practice)所取代。“实践”理论源于马克思的用法,强调人类行为内在的生产与政治范畴。正式的学界“实践理论”(theory of practice),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他从文化的行为机制出发,来重新界定历史与结构。他认为仪式并不能将历史和结构综合起来,因为“历史”和“结构”根本就不存在,除非他们以文化价值的形式被纳入人的再生产和实践中,这些价值在人的实践策略中,对于人们来说很少是有意识或明显的,故理论家们所研究的应该是行为本身,而非抽象的“结构”或“历史过程”。他从莫斯和韦伯那里借用“习性”(habitus)来指人类行为——作为系列倾向(dispositions),人们以之来型塑社会传统,规范社会实践。

“实践理论”与表演理论相近的是,批评纯结构或符号学研究趋向在解释历史变化时的缺陷,结构主义的静止观倾向于把人类活动看作是文化法则的展演,但实践理论认真看待人类行为(包括仪式等),怎样创造性地,持续地生产和型塑他们的社会与文化环境。而与表演理论不同的是,实践理论较少关注具体行为(仪式、舞蹈等),更看重文化的普遍实践,当然也有学者将仪式这样的行为看作是“典范”活动,即仪式对文化模式的展示具有特别的效果。实践理论关怀大的历史和文化变迁过程,通常是将微观的方面,如人类活动、需求

和经验的范式与传统的文化结构,组织模式和象征系统结合起来研究。实践理论尤其关注的是社会关系的政治属性,特别是支配-从属关系是怎样建立、确认或受到挑战的。所以实践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的批判,跨文化接触中的政治含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经济与文化控制的社会效应都予以特别的重视。

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对仪式活动所涉及的文化实践提出了一个建设性模式。他认为,实践结合了结构与历史、系统与事件、持续与变化,换句话说,仪式促使社会组织和文化象征系统的持久模式,对真正的事件产生影响和作用,在此过程中,真实地情景被重新估价和商榷,并且传统的模式或结构被改变。人的行为是形塑文化和历史的关键,如库克船长被杀是夏威夷土著应对宇宙观危机的积极应变方式,而非约定俗成的规则或结构的复制。历史是文化传统运用新的形势的一种方式。人们创制历史,而在创制过程中,仪式是一种中心活动。 凯萨琳-贝尔(Catherine Bell)梳理了以上的仪式学派优劣之处后认为,仪式研究有如下缺点:一是将仪式视为整体、系统;二是将思想与行为对立;三是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和过度阐释;四是将仪式格式化,将仪式行为作为概念而非实践来研究,与仪式行为者本身无多大联系。贝尔认为,对仪式特征的把握关键还是在于它的“仪式化”(ritualization),使某些

行为区别于另外一些行为,并且有具体的目的和文化流程。而实践理论对仪式的研究是将其置于真实的场景之中,关注特定时空里的身体运动和个人意识,如何界定和感受文化价值观,如何和各种复杂的权力关系相结合,仪式的核心是变化,它不单是价值观、等级和权威的体现,同时也构建这些观念,而且这些观念也并非一致,是矛盾的世界观的多重体现。 注释:

①本文为彭文斌于2009年9-10月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宗教学硕士点所作的“人类学与仪式”系列讲座的部分内容,由郭建勋博士整理成文。

参考文献:

[1]Catherine Bell, Ritual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 New York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reface.

[2][法]涂尔干著.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9.

[3][英]菲奥伊·鲍伊著.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8.

[4]转引自[英]菲奥伊·鲍伊著.宗教人类学导论[M].金泽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6.

[5]Catherine Bell, Ritual Perspectives and Dimensions.New York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94.

[6][奥]弗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M].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67;亦见[美]包尔丹.宗教的七种理论[M].陶飞亚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73.

[7][奥]弗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M].文良文化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37-142.

部分英文参考文献:

[1](France)Emile Durkheim.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Britain)Fiona Bowie. The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 An Introduce[M].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0.

[3](Austria)Sigmund Freud. Totem and Taboo[M].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50.

[4](America)Daniel L. Pals. Seven theories of religion[M]. Publish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民族学刊》2010年第2期 收稿日期:2010-07-20责任编辑: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