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题十九 半命题作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6:0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2017·江西)请以“向 学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真题解析】

“向 学习”,这道作文题,浅显明白,审题没有太多困难。要注意的是,题目省略了“我”,也就是说,本文最好要写成记叙文,并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记叙“我”亲身经历的事件。另外,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补题很关键。可以补写什么?可以补充为某个人物,如“向爸爸学习”、“向同座学习”,记叙两人之间的故事,向其学习的故事,如果有考生写“向陶渊明学习”,写自己学习陶渊明的个性品德,这就跳出了一般人的思维圈子,文章就可能会出彩;也可以补充为某种事物,如“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记叙自己阅读或参与某次实践的故事,如果题目中补充的是抽象事物,如“向挫折学习”、“向勇气学习”,会在构思和主题上比别人高出一筹。

当然,文章也可以选择议论这种文体,比如“向困难学习”,论述“困难促进我们成长”这一观点,未尝不可,让自己做一番辩证思考,获得启发,也能给读者教益。

【写作思路】

1.学习某个人物,获得成长启发。比如选择身边的某个人物来学习,因为他(她)身上的某一种优秀品德感染和教育了“我”,使我获得了成长的启发,领悟了做人的道理,也获得了成长的体验。

2.学习某个事物,受到有益启示。比如阅读某本读物,从书本中某个人物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或从书本中某种现象悟得了生活的本质,或从书本某句话中获得精神力量??总之,开卷有益,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学习某种行为,获得心灵感悟。比如,回顾生活中的某件往事,由一件小事生发某种启示。如有一次考试失利了,“我”很沮丧,回家路上,回想自己的种种努力却没得到回报,感到彷徨、迷茫。这时,看见蜘蛛在雨中结网,虽然蛛网一次次被雨水破坏、摧毁,但蜘蛛毫不气馁,一次次重新努力,终于结好了蛛网。于是,“我”从蜘蛛结网的行为上获得了继续努力的力量。

【范文】

向莲学习 一考生

阳光下,朵朵莲花竞相开放。我站在荷塘中央的凉亭里,感受着这满塘荷花带给我的惊喜和美好。

朵朵莲花,沐日盛放。清风袭来,摇曳腰肢,幽香涌动,泌人心脾。这些粉色调的莲,仿佛披戴着玉衣的美人,或丰硕腴美,或精致秀雅,动静之间,生机盎然,魅力四射,她们就像从《诗经》中走出来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自小就爱周敦颐的《爱莲说》,尤其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梁,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莲花,就像文中所说的一位自身高洁、不染红尘世俗的翩翩君子。不知何时我才能一睹其芳姿呢?

好巧!前些年外婆家种了几亩地的莲花,到了今夏,便有满池的荷叶和莲花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赶到了外婆家。

此刻,我感觉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这莲花所净化,变得清晰而明亮。

出淤泥而不梁,濯清涟而不妖。这正是那莲花的品质。这莲的颜色,或粉或白,好像一

位位临风玉立的仙娥,纯静美好。它洁净素雅,绝不是郁金香那种艳丽的姿态;它红得耀人眼目,却不似牡丹、芍药那般高冷妖娆。这莲的芬芳,清新淡雅,不似桂花玫瑰那般浓郁热烈,令人沉醉。这莲的枝茎,唯独一根,不似三角梅旁外生枝,勾三搭四,它如同一位正直真率、敢作敢当的正人君子。

读过一本书,书名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记录的是一位叫林徽因的民国女子,她忠心于她的建筑事业和诗歌,在建筑业上造就辉煌,在诗坛上成为一颗耀璨的明珠,但她不好名利,不染红尘世俗,她把一生都放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虽然在那混乱的民国时代,处处都是诱惑和陷阱,但她没有被世俗蒙蔽双眼,她还有一颗像莲一样的心,出淤泥而不梁,濯清涟而不妖。她就像那在月光下徐徐绽放莲花一样,纯静而美好。

“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掀起了阵阵狂潮,一个个贪官被送进了监狱。他们为什么会落得这样的一个下场?这值得我们深思。也许他们总是在心里想:不就是送了一个礼吗?有什么关系。可是要知道积少成多,欲壑难填。这一个个小礼品堆积起来,不就是一大笔的来历不明的钱财吗?一个“贪”字,足够把人推向万丈深渊!这些贪官缺少的,就是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梁,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

所以,向莲学习吧!莲教会我们领悟人生道理,教会我们人世间的纯真和美好,更教会我们真率正直。

眼前,依然是一片摇曳的荷叶和莲花。 【点评】

1.主题深刻。“向莲学习吧!莲教会我们悟人生道理,教会我们人世间的纯真和美好,更教会我们正直真率。”作者希望人们保持纯真美好的心灵,做直率正直的人,这个观点在当今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正如作者所说。许多贪官,因为丧失了纯洁的思想而沦为阶下囚。所以说,保持纯真洁净的心地有多重要!

2.对比巧妙。本文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对比了。莲花和郁金香姿态上的不同,与牡丹、芍药在花色上的相异,和桂花玫瑰在花香上的差异,与三角梅在枝条上的不同,以及林徽因和某些贪官的对比,使文章的主题非常突出。

3.形散神聚。文章描写莲花盛开,姿态优美;记叙“我”赶到外婆家赏莲,写莲花和百花在形、态、色、香、品质方面的不同,写林徽因守身如玉,沉静美好,写贪官锒铛入狱,看似材料杂碎,结构松散,其实都是围绕主题在安排和组织的。所以说,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2.(2017·山东枣庄)

请以“ 的情调”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真题解析】

情调是人情感体验的方式,是人情感活动表现出来的基本倾向。它出自人们内在的情感,展示的是由学识、涵养、品质、修为、兴趣爱好、价值取向以及人生追求等要素构成的总体形象和整体风貌。情调表现在文章中就成为那些美的人、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事所营构的情感特质。情调是多样的,可以是自然,可以是浪漫,可以是伤感??情调有高有低,一种情调意味着一个人情感倾向、情感特质、情感意义。

“情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写作时一定要化虚为实,以实表虚,通过具体的情节、情景、场面或物性特征的具体描写,形象逼真地表现思想,抒发情感。所以补充题目时,要选择那些我们熟悉的或亲身经历和体验的事例来写,这样便于写出真情实感,彰显出自己独特的“情调”,使文章别具一格,让阅卷老师青睐。

【写作思路】

思路一:他乡的情调

如果身处异地他乡,如在外地求学,可以写他乡人对自己的关怀,也可以写自己在他乡自立自强的成长历程,还可以写他乡的风土人情等。

思路二:生活的情调

生活的态度影响着生活的情调,你有怎样的生活态度呢?是恬淡的还是喧嚣的?是乐观开朗的还是孤独寂寞的?是积极奋进的还是知足常乐的呢?选择自己欣赏的生活态度来写,(当然是正能量的)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达到“真我”的情调。

思路三:水乡的情调

如果出外旅游或观光,可以写水乡的情调(如江南小镇),蒙古包的情调(如蒙古包草原之旅),大都市的情调(如上海滩),抓住旅游过程中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一点写深写透,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范文】

留住生活的情调

长寿之乡每年就会迎来数以万计、五湖四海的都市人。这些都市人为何偏偏喜欢在此定居?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向往当地人的“生活情调”。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是缺少情调,而是缺少寻找情调的心灵。向这群人学习吧,为了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必须留住生活的情调。

陶行知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才叫人生。”水仙花便是我们生活的情调。

留住生活的情调,须有化解悲伤的力量。林则徐被贬伊犁,没有自暴自弃,没有一蹶不振。他高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兴修水利,整顿农事,立下不朽的功绩。因佛骨事件而被贬潮州的韩愈,没有因横山的冰雪而却步,没有因南方的瘴气而退缩。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兴文教,劝农事,使得那一片山水焕发了生机,也让自己的人生活出了情调。

留住生活的情调,须有乐观的心胸。生活的情调就是方俊明救人之后高位截瘫在轮椅上度过青春却坚信善良而丝毫不悔的乐观;生活的情调就是98岁的胡佩兰医生20年坚守的“我打算活一天看一天,能多活几天,多干点儿有意义的事”的信念;生活的情调就是龚全珍老人身为将军夫人却回乡捐资助学,甘于一生清贫却感觉很幸福。

留住生活的情调,须有恬淡的心境。张孝祥对秋光,吟出“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毫无悲凄伤感,一任放达。我仿佛听见那欢快的击楫声,他微笑着,一篙独去。相比之下,今人的行为令人心寒,一遇挫折便沽酒买醉,沉迷网络,甚或自寻短见。

留住生活的情调,须诗意地栖居。看陶渊明躬耕于南山,悠然浅笑恬淡悠哉;看施特劳斯静驻多瑙河旁,陶醉于粼粼的波光,用细浪奏出音韵;看大师沈从文栖于沧桑古老的凤凰古城,吸历史之深刻古朴的神韵,让清闲淡雅的文字从笔端流淌??

留住生活的情调,如王维栖居辋川,抚篁竹之浪漫;如东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潇洒;如阮籍“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之放达;如刘禹锡虽居陋室,却觉“何陋之有”;如沉舟侧畔,却能想到千帆竞渡;如病树前头,却能看到万木争春。

生活不是缺少情调,而是缺少寻找情调的心灵。“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忙碌的国人,停下飞奔的脚步吧,调整心态,亲近自然,把我们丢失的“生活的情调”找回来! 【名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