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答题技巧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18: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例1、(10江苏)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B. 用被 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C. 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D. 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y

解析:读第一遍,明白题中所表示的意思;培育三倍体,考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以及特殊处理时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读第二遍,明白答案的四个选项意思的表述。A选项,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得到的应该是四倍体;B选项,精子不提供染色体,得到的应该是单倍体;C选项染色体全部来自早期胚胎细胞,得到的是二倍体;D选项,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内有二个染色体组,受精后不释放极体。细胞中会有三个染色体组。答案:D

技巧诠释:有些选择题表述、逻辑等方面稍微复杂一点,读第一遍一般不太明白题意。如果我们采取两遍读题,通过抓关键词,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在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2.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例2、(08四川)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导致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选项,提高了牧草的产量,并未丰富其物种,营养结构、群落结构等并没有变复杂。属于知识性错误,当然,也涉及表述性错误。答案:B

技巧诠释: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这类“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

第 1 页 共 12 页

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

误的是”试题将近了选择题的一半以上。其实,对这类试题来说,只要我们掌握“错误原理”,明确“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答案选项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就能轻松作答了。 3. 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 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例3、(10江苏)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题中左图可以看出,浓度高于10-6mol/L的生长素只是促进作用减弱,去掉A选项;从曲线看出,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B项正确;从题中右图可以看出,生长素含量的增加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去掉C选项。从曲线看出,乙烯增加到一定程度,则生长素储量降低,即其储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D项正确。 答案:BD

技巧诠释:图表类,特别是表格和坐标图类选择题,常常需要我们启用“对比思维”,注意

横向对比、纵向对比,甚至多方向对比,进而找出合适的选项。而针对有的选择题涉及到新材料、新情景、新知识等新内容的情况,我们要用“已知”推“未知”。

4. 注意一些生物学科特有的“潜规则” 生物学科有一些特有的“潜规则”。比如,验证性实验试题的结论一般要求与教材上的正面知识一致;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遗传病)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 例4、(07江苏)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一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第 2 页 共 12 页

高考生物:生物解题技巧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 C.II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解析:从图谱只能判断是隐性遗传病,去掉A选项,所以应该从常染色体遗传病或伴性遗传病两方面考虑,II一6 是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不确定或1/2 ,去掉C选项,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分别是1/3或 1/2。去掉D选项。答案:B 技巧诠释:在解答一些特殊选择题的时,我们除了掌握相关知识外,还要注意一些学科特有的或者某些知识点特有的“潜规则”。只有在考虑了这些“潜规则”和知识陷阱的前提下选择出来的答案才能不被某些选项的迷惑。 5. 几种常见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Ⅰ. 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 (1)审限定条件。

限定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定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细菌、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定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

例5、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根尖分生区细胞,一段时间后分离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可在这类细胞器内完全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解析:从题干描述来看,用含有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细胞,获得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器只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再加上根尖分生区细胞,就只能是线粒体。在线粒体内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的后两个阶段。答案:B (2)审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含于相关概念、图形和生活常识中,而题干未直接指出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

例6、(08理综)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

第 3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