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单 选

B “八议”中有“议宾”一项,指的是(前朝皇帝的后代)。 B “被庐之法”是(晋国)国制定的。 C 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

C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将刑罚条写在(铜鼎)上。 C 春秋时期郑国的邓析将刑罚条写在(竹简)上。

D 第一次将儒家的“服制”列入律典的封建法典是(晋律) D 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周公 )。 D 典卖法律关系制度化,始于(宋朝)。 F 《法经》共(六)篇。作者是(李悝)。

F 法典体例在宋朝发生了变化,采用(刑统)作为法律形式。 G 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商鞅)。 H “昏、墨、贼,杀”中的刑名是(杀)。 H 皇帝制度的理论化、神秘化,开始于(汉朝)。

H 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核心主导是(儒家思想) H 汉初至文景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的主导是(黄老思想)。 H 汉武帝之后,法制指导思想的核心是(德主刑辅)。 H 汉朝律典的代表是(九章律)。

H 汉朝以典型判例作为法律形式的一种,称作(决事比)。 H 汉朝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单行法规,叫做(科)。 H 汉朝首次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汉文帝)。

H 汉朝规定,吏民如知有人犯法,必须举告,否则就是(见知故纵)。

H 汉律规定,女子犯罪量刑,可以不亲自服徒刑,每个月出钱三百以顾人,此刑罚叫做(女徒顾山)。 H 汉代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叫做(征辟)。 H 汉代致仕的年龄是(七十)。

H 汉代诸侯百官的器用、服饰、乘舆各有规制,如有“逾制”,即构成(僭越罪)。 H 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券书)。 H 汉代的起诉叫(告劾)。

H 汉代对被告人进行审讯叫(鞫狱)。 H 汉代对当事人进行判决叫(断狱)。

H 汉代经过审讯,得到口供,三日后再行复审,叫做(传复)。

H 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此法律形式为(比) H 汉朝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同秦朝一样,叫做(廷尉)。

H 汉律规定,如果官吏不执行而且阻碍皇帝诏令,侵犯皇权,则定为(废格诏书罪)。 J 将“八议”制度最早规定在法典里的是(魏律) J 将“法”改为“律”,是在(战国时期的秦)。 J 晋国公布成文法时遭到孔子的反对。 J 晋国的“常法”是(赵盾)制定的。

J “君权神授”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董仲舒)。 J 加役流作为死刑的减刑始于( 《贞观律》)。 K 《开皇律》规定的笞刑分(五 )等。 K 《开皇律》的篇章体例主要依据(《北齐律》 )。 L 《吕刑》的作者是(吕侯 )。

L 两汉的立法活动始于汉朝建立前的(约法三章)。

M “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是(西周 )定罪量刑的原则。 M “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西周 )。 P 炮烙之刑出现于(商朝)。

Q 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叫做(具五刑 )

Q 秦朝的判案成例叫做(廷行事)

Q 秦朝关于案件的调查、勘验、审讯等程序的文书程式的法律形式是(式)。 Q 秦朝的法廷成例叫做(廷行事)。

Q 秦朝有一种将罪犯活着投入水中使其淹死的刑罚,叫做(定杀。

Q 秦朝有一种以极端残忍的死刑与肉刑并用的刑罚,是(具五刑。 Q 秦朝多对麻风病人犯罪所适用的刑罚是(定杀)。

Q 秦朝有一种徒刑,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这种刑罚是(城旦)。 Q 秦朝的鬼薪适用于男犯,它的刑期为(三年)。

Q 秦朝有一种罪名,即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时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此罪叫作(以古非今罪)。 Q 秦律规定,禁止偷偷地移动田界的的标志,否则构成(盗徙封罪)。 Q 秦朝的最高司法审判机关叫(廷尉)。

Q 秦律规定,宣判后,如果当事人不服,可以上诉,秦朝叫做(乞鞫)。 S 商朝“立纣为太子案”进一步说明了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嫡长继承) S 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汤誓》)。 S 商朝法律制度的的总称叫做(九刑)。 S 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兄终弟及),辅以父死子继。 S 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羑里)。

S 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了夏桀的一条罪名,即(舍弃啬事)。

S 商汤灭夏之后,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告戒他的诸侯们,禁止(不有功于民)。 S 商朝有一种罪名相当于后世的诈伪、内乱、谋反等罪名,这个罪叫做(暂遇奸宄)。 S 商鞅入秦国变法改革,携带了李悝的(法经)。 S 隋朝以(刑部 )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 S 隋唐时期最高行政机关是(三省六部)。

S 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醢)的刑罚。 S 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断例 )

S 宋朝将中央主管主管官署就某项法令所作的解释叫做(申明) S 宋朝将判案的成例叫做(断例)。

S 宋朝尚书省和中央其他官署对某事所作的指示或决定,对以后同类事件具有约束力,与敕、令并行,这种法律形式叫做(指挥)。

S 宋朝中央官署可依就某项法令作解释,所作的解释叫做(申明)。 S 宋朝中央官署根据过去敕文或其他案卷所作出的决定,叫做(看祥)。

S 宋朝规定了一种法律,即在开封府诸县加重处罚犯罪,强化京畿地区的治安,这种法律叫做(重法地法)。 S 宋代初年出现了官府承认土地私有权的凭证是(红契)。

S 宋太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缓和阶级矛盾,取得民心,制定了旨在改革“五刑之苛”、减轻刑罚的(折杖法)。

S 宋太祖统治后以宽恕死罪为借口,为了赦免死罪者的死刑,而用其它刑代替,推行(刺配之法)。 T 通过胡惟庸案,可以总结朱元璋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之一是(重典治吏) T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T 唐宣宗时期,将刑律分类为门,附以有关的令、格、式,编成《大中刑律统类》 。 T 唐律关于户籍、赋役、土地、婚姻方面的内容规定在《户婚》 律。 T 唐代官吏退休的年龄是(七十 )。

T 唐宣宗时期编成的《大中刑律统类》共(121 )门。 T 唐律中凡是不列入其他“分则”篇的犯罪,都归于(《杂律》 )。 T 唐朝全国设十个监察区,监察区的名称叫(道)。

T 《唐律疏议》中相当于现代法典总则的篇名为(名例律)。 T 《唐律疏议》的第十二篇的篇名为(断狱律)。 W 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春秋郑国的(子产) W 我国奴隶制国家的第一个国王是(启)。 W 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法典是(《法经》)。

W 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大明律》)

W “威侮五刑,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X 相传夏桀时,曾把商汤“囚之(夏台)”。 X 先王发布的誓命,在西周称作(遗训 )。

X “刑名从商”是(荀子)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 X 夏、商、周三代的法律以(刑)命名。 X 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大辟)。 X 夏商周三代监狱的通称是(圜土)

X 夏朝法律制度“昏、墨、贼,杀”中规定的刑名是(杀) X 夏朝有五种刑罚,共(三千)条。

X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杀人不忌为(贼)”。 X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己恶而掠美为(昏)”。 X 夏朝有“昏、墨、贼,杀”的制度。据叔向解释: “贪以败官为(墨)”。 X 夏朝出现了一种制度,可以用财物折抵刑罚,这种制度叫做(赎刑)。 X 夏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叫做(甘誓),它也是夏朝的法律。 X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X 西周的成文刑书是(九刑)。

X 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是(周礼 )。 X 西周的判例叫(成 )。

X 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殷彝 )。 X 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 X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X 西周将故意称为(非眚 )。 X 西周将偶犯称为(非终 )。 X 西周将惯犯称为(惟终)。

X 西周将过失称为(眚 )。

X 西周时期,对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为(绞 )。 X 西周的拘役来于(坐嘉石)。

X 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田里不鬻)”。 X 西周的买卖契约叫(质剂 )。 X 西周的借贷契约叫(傅别 )。

X 西周的已经出现了买卖契约, 其中买卖人民马牛之类的东西用(质 )。 X 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强盗罪 )。 X 西周的婚姻管理机关叫做(媒氏 )。 X 西周将 结婚程序叫做(六礼 )。

X 西周法律规定,在几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弃妻子,叫作(三不去 )。 X 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嫡长继承制 )。 X 西周时期,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叫做(士师 )。 X 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小司寇 )。 X 西周的民事诉讼叫做(讼)。 X 西周的刑事诉讼叫做(狱 )。 X 西周的民事诉讼书状叫(剂 )。

X 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叫(傅别 )。

X 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束矢 )作为诉讼费。 X 西周法律规定, 刑事案件要缴纳(钧金 )作为诉讼费。

X 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纳采 ) 。

X 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方纳采之后,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然后卜于祖庙,占其吉凶,卜得吉兆之后,再往下进行的程序是(问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