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2:43: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本文的标题即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月饼消费怎么还要讲文明呢?这个题好就好在,一是点题,二是引人思考。
早在2000年2月,《人民日报》就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健康消费,文明过节》,它里面就讲:“春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亲人团聚,朋友相公,干群团拜,欢乐喜庆,是一盛事。积极创造条件,帮助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气顺劲足的春节,是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各级领导节日期间的一个责任。新春佳节,应该过得像个样子,过得有档次有味道。节日期间,吃得好一些,穿得美一些,玩得痛快一些,包括组织一些联谊、旅游活动,只要是健康文明的,都是应该的。这些活动不仅有益于增进感情、加深友谊、满足和实现人们的节日情趣,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有档次不等于摆阔气,有味道不等于挥霍无度,拉动消费不等于铺张浪费。这里的关键是把个人消费和公款消费区别开来,把健康消费和奢侈浪费区别开来,特别是要处理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与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关系。不能一提勤俭建国,就忽视和限制健康消费;一提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就轻视或忘记勤俭节约,这是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还说:“我们的国家大,人口多,新春佳节放长假,对于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也正是因为国家大,人口多,每人节省一分钱,浪费一分钱,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节日期间提倡节俭,同样重要。如何带领群众过一个欢乐喜庆又健康文明的春节,各级领导肩负着双重责任。这也是对各级干部能力、品格和领导艺术的一个检验。”其中心意思和课文是一致的,都是要节俭,消费要文明的问题。
正文就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可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吃月饼想到月饼消费,点出所要议论的社会现象:近年来月饼的味变了。 作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中的“一年一度中秋节”。
在洋节盛行的今天,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是最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日之一。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作者说“老百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在月圆之日阖家吃饼赏月”。可就是这时,“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话题一开,独立成行,醒目省人。
第二部分(第3、4段),介绍月饼“变味”的各种表现,从现实角度论证月饼“变味”这种时尚变化的不合理性。
第3段先用一句话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月饼一改简单、纯朴的传统样式,不仅让人眼花缭乱,而且有点匪夷所思。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下面列举几种情况:包装的奢华,内容的丰富,售价的令人咋舌,用途的“变异”,都叫人“感到心痛”。 也就是说,包装上,形式大于内容,而且造成浪费;用途上,偏离了人们一般的礼尚往来,成为一些人拉关系的“敲门砖”。这是作者经过调查而列举出的。并且借环保专家的话,说明这种现象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和极度的浪费。
我们再看《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生活时评《月饼包装该\瘦身\了》:
据报道,广东某月饼生产商生产的月饼,其包装成本高达1000多元,超过了总成本的一半。无论从科学发展观还是从买月饼顾客本身得到的实惠来看,月饼包装都该“瘦身”了。其实,无论月饼生产商把包装做得如何精美,但若只做“面子”,不做“里子”的工作,恐怕最终还是要丧失市场、丢掉顾客的。毕竟,月饼是用来吃的。古人有个“买椟还珠”的故事,说的是买珠的人愚蠢,不识珠宝比包装精美的盒子名贵。然而,放到今天,“买椟还珠”这种蠢事倒显得不那么可笑了,不知月饼厂家和看包装买月饼的顾客对此有何感想?
可以想像得到这种现象的严重性。
第四段是说第二种怪现象:月饼“大旅行”。送来送去,送走了热情、温情、亲情、友情,既增加了人们的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本来,月饼是买来吃的,可如今买月饼吃的已然不占月饼消费的主流,更多人是买来送礼,“饼来饼往”演绎着人间的“情来情往”,这就是“月饼旅行”。也经常见到诸多报道,说是一人收到了一盒包装精美的月饼,舍不得吃,又把它送给了别人,后来不知怎么又转回来了。这种情况真是见怪不怪了,“月饼旅行”成了时髦词,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一方面。
第三部分(第5段),分析这一不文明现象,论证它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 列举了月饼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就在探求其根源,论证其实质。
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小小月饼,折射出社会的变公和时尚。从两个方面谈:一是反映了好的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确实得到了提高,这是“变化”;一是怎样追求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这是“时尚”。接着作者明确提出,月饼的变味是不符合国情,不符合民意的。
那怎么办呢?提出中心论点:消费也要讲文明。从反面讲,浪费不是消费,消费不该浪费。从正面讲,要物尽其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变化需求。提出论点,然后从反正两方面加以论证,令人信服。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天价月饼”的情况有所收敛,这与各级政府对此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中秋节前,工商总局发布禁令,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严厉查处在月饼、粽子、酒、保健品和营养品等商品中存在的过度包装、价实不符和搭售其他商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今年3月,由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上海市烹饪协会等五家行业组织联合制订的《上海市月饼适度包装暂行办法》正式实行。《办法》规定,凡在上海地区生产、销售的月饼,不能用木材作包装,更不能用红木、水晶等名贵高价材料制作月饼盒。月饼盒内不放茶具、茶叶、瓶酒等其他商品,月饼体积与月饼盒容积之比应大于20%。每盒月饼包装总成本不高于每盒月饼零售价的20%,不遵守《办法》的月饼生产企业,将不推荐其参加上海市名优月饼和绿色食品的评选,并在行业内通报批评。这是一个好月饼,我们期待过度包装的“天价月饼”从市场上退出,让我们过上一个健康、和谐、有浓浓亲情的中秋节。
第四部分(第6段),提出自己的看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重大意义。 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再谈论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重大意义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一段文字作者
没有停留在月饼上,而是从党性的角度,民族发展的角度谈其意义。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豪奢无度,终至灭亡,让后人受到警示。想当年陈毅元帅写了一首诗:“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就是写由奢败家败国的。当年杜牧在他的有名的赋《阿房宫赋》就对秦王朝的六国的骄奢淫逸有过尖锐的批判:“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也提出警告:“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而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共产党人,尤其是共产党的干部,是不是更应该汲取历史的教训,勤俭治国、艰苦奋斗呢?
小结:
通过本课以及《车队与红灯》的学习,我们应该大体知道时评的写法,下面概括几点。 ①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进行原发性的生活思考,敏锐地捕捉话题;
②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要灵活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如摆事实(要准备典型、新颖、有说服力的论据),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
③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让读者读的时候能够理出一个明确的框架。 3、技巧鉴赏
①结构严密,层层论证。
题目即是中心论点,正文先引出话题“月饼变味”,接着展开分析“变味的具体表现”,然后提出观点“消费要讲文明”,最后作结论告诫人们“合理消费的重大现实意义”。论述严密,语言生动、精到,很好的论述的本文的中心:对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应勤俭节约,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这样我们民族才能拥有远大前程。
②语言生动
作为一从属于议论文范畴的时事评论,是以讲道理为主的,语言尽量做到准确,但也要有一定的文采,这样才更利于群众接受自己的观点。本课的语言运用非常精到,尤其是生动的语言为文章增色不少。如开头一段,它简直不像是写议论文,简直就是像写散文,把人们阖家团圆度佳节的心情写了出来。再者,前后两段的照应,“天下月圆,人间月半”“年年月圆,岁岁中秋”,使得首尾呼应,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③论据的搜集和使用。
本文运用的论据的来源主要有两条:通过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如关于消费不文明的种种现象,是作者关注社会获得的。月饼的包装、材质、价格、送礼等许多确凿的变化,既典型又充分地论证“近年来月饼的味儿有些变了”。而文章接下来对其变化的深层意义的揭示和分析,则出自作者的思考与评判。由于作者思考得深透,道理说得充分,所以发人警醒。
4、疑难探究 “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前夜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首次提出的“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向全党同志发出的新的号召。这是胡锦涛同志在
就任总书记以来首次提出的,即总书记于2003年2月中旬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的一部分。“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展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
坚持“两个务必”是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基本要求,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要求,对于加快天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牢记“两个务必”,是居安思危、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需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史上有许多正反两方面的例子,都是艰苦奋斗而使国家长治久安,贪图安逸而使政权走向衰亡。一个政党如果骄傲情绪盛行,享乐思想就会萌发,腐朽文化就会趁虚而入,腐化堕落现象就会产生,奢靡之风滋长,铺张浪费严重。腐败滋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就会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最大的受害者是老百姓。牢记“两个务必”,反腐倡廉,有利于保持我们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后习题对话】
一、本课关注了“两会”车队以前可以一路绿灯,现在跟社会车辆一视同仁的政治现象。第一部分,摆出新现象:今年北京对“两会”车队与社会车辆一视同仁。第二部分,逐层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的正确性。
①“两会”车队以前一路绿灯,让市民生活受到干扰,是搞特殊化。②开好“两会”并不是非得以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为代价的。③让“两会”车队一路绿灯的惯例,带上了特权、特殊化的烙印。④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必须遵守。第三部分,结论,强调中心论点,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本文总思路:提出问题(第一部分,摆出新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逐层论证它的正确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
二、标题即为中心论点: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第一部分(1、2)引出论题:月饼的味儿变了。第二部分(3、4): 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第三部分(5):分析这一现象,论证它不能看作是正常的消费。第四部分:结论,强调要进行勤俭持家和勤俭建国的教育及其意义。课文的逻辑思路是:提出问题(第一、二部分):摆出月饼消费中种种不文明的现象)──分析问题(“第二部分: 论证它的错误性──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结论,指出怎样去作?)
三、《车队与红灯》:①来源广泛,4个论据来自古今中外,支撑论点更有力。②穿插使用,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①围绕一个月饼消费问题,搜集社会上的大量材料,增强了说服力。②集中在第一部分分类使用,更显得问题严重。
【让您体验成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足球感悟
随着赵本山入主辽宁俱乐部,一向有些冷清的中国足球又有了些许的不安分。笔者感叹之余,禁不住又感悟起足球来。
足球是十足的魔球,它常常使我们进入一个如醉如痴的境地:欢呼、狂叫、捶胸、顿足、扼腕,让我们尽情地挥洒思想情感,挥洒喜怒哀乐;它又使我们牵肠挂肚、念念不忘、难以割舍、受尽折磨。足球使我们的神经兴奋不止,欲罢不能。
足球运动是人类生存状态最准确、最生动的诠释:人类总是在竞争中找到自我,只有竞争才有趣,喜欢竞争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类生生不息并取得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绿茵场上,二十二名勇士围绕一只小小的魔球,展开拚杀、展开争夺,胜利的规则十分简单,谁攻破对方的大门次数多谁就算赢,在这方面,没有特权、没有例外。于是,体力、智力、配合等的激烈竞争展开了,在竞争中强者脱颖而出,他们赢得鲜花、奖杯和无数观众的喝彩,胜利者的微笑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笑。
足球昭示着人类的理想,即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在规定的场地上,每个人都可尽情地发挥,每个人的机会都是一样的,踢球没有身份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地位高低之分,足球面前人人平等,这里,大家都凭腿脚功夫,展现自己的体力、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智慧。这里不分肤色、不分贫富、不分年龄、不分高矮、不分胖瘦,没有成见、没有歧视、没有特权、没有压迫、没有威胁、没有便宜、没有捷径、没有阴
谋……大家只在乎那球,在乎对每个运动员都机会均等的球。
足球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发展的全部哲理:个人突破重要,团结也重要。每一个成功的球队,都有几名善于突破的队员,强队的队员人人都脚功不凡,因而我们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否定个人的力量,集体的力量是个人力量的聚合。而团结与合作使个人聚合成整体的力量,这远远大于个人力量之和。有时,有的队员要充当红花,有的去充当绿叶,如果大家都去当红花不行,都去当绿叶也不行,当我们看到“红花”的临门一脚将足球射进对方大门的时候,我们且不可忘记为其传球的以及为其保驾的“绿叶”喝彩,“红花”是英雄,“绿叶”也是英雄。
足球是检阅世人心态的尺子。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两只球队交锋,我们常常莫名其妙地选择其中的一支球队作为自己膜拜的对象,膜拜产生荒谬,于是这支球队成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即使该球队球技不佳也认为其英勇无比,把暗中使坏当成是聪明机智,把人为失误当成是客观使然,把队员的耍脾气当成敢做敢为,把球队威胁裁判当成英勇顽强,即使球队一败涂地也认为是对方侥幸得了手。膜拜是一剂迷魂汤,智者变成傻瓜,使英雄变成狗熊,君子变成小人,志士变成狂徒,一句话,我们一旦产生了膜拜意识,就会不由自主地滑向偏执和是非不分,而偏离真理,成为谬误的俘虏。
足球比赛是平民钟爱的艺术,看足球是平民最过瘾、最刺激、最迷恋的节目,要看足球比赛,打开电视机就成了,你可以尽情地冲着电视机大喊大叫,指手划脚、评头评足。足球承载着平民的梦想,看足球的时候,平民的一切不如意、气愤、无奈都烟消云散了。足球是他们的精神会餐,他们会在足球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足球比赛讲求严格的游戏规则,假如没有规则,真正的足球比赛就不存在了。如果在没有规则下踢球,那是索然无味的。我们的生活就是要讲求游戏规则,否则生活就会乱了套,而变得杂乱无章,毫无趣味了。遵循固定的游戏规则,是人生的基础,是社会顺利发展的基石。
足球场上没有常胜将军。球星贝利、米拉、马拉多纳、巴乔等等,他们都是屡建奇功的勇士,但他们无不经历过失败的痛苦。失败了不要紧,关键是勇敢地站起来,面对胜利,英才和庸才的表现差不多,兴高采烈,满心欢喜,而面对失败,英才和庸才表现迥异,有天壤之别,英才把失败当成动力,奋起直追,而庸才把失败当成包袱,一蹶不振。
了解了足球,就了解了人类。 本山大叔,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选自《北方杂文》)
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红花”是英雄,“绿叶”也是英雄。 _________________ ②膜拜是一剂迷魂汤
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作者说“了解了足球,就了解了人类”。作者“了解了人类”的哪些内容?根据全文内容归纳。(1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开头由新闻热点入手,引人入胜;结尾照应开头,故意发问,风趣幽默。
2、①主力队员和普通队员互相合作,谁也离不开谁,只是分工不同,同样重要。②我们一旦产生了膜拜意识,就会不由自主地滑向偏执和是非不分,而偏离真理,成为谬误的俘虏。
3、①足球使人们进入一个如醉如痴的境地;②足球运动是人类生存竞争状态最准确、最生动的诠释;③足球昭示着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公平的理想;④足球蕴含着“个人重要,团结也重要”的哲理;⑤足球是检阅世人心态的尺子;⑥足球比赛是平民钟爱的艺术;⑦足球比赛讲求严格的游戏规则;⑧足球场上没有常胜将军。
【同步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