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0:28: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李素清 张红妹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教师要在引领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处、核心处,反复品读,在慢慢咀嚼、细细品味、深深体悟中,将感性的形象渗入理性的语言中。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咬文嚼字的实践。 一、基础:扣住咬文嚼字的资源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就必须对所教学的文本和学生有通透的了解,根据学生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对接与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咬文嚼字体系,让学生从文本中探寻咬文嚼字的资源,因“文”制宜,因材施教,提升咬文嚼字的教学效率。
1.研读教材,捕捉文本信息
寻找文本咬文嚼字的教学点,教师要对文本进行深入钻研。通过反复朗读的方式,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在读中触摸文本的语言文字,在读中感受文本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从而挖掘出适合学生阅读品悟的教学价值点,为学生悉心体悟奠定基础。 2.参透学生,悦纳生本信息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文本的读者。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就是要让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精彩,理解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因此,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语言基础、个性本质、思维水平以及生活经历等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文本的世界中开掘出符合学生认知需要和探究能力的教学资源。 二、策略:铺设咬文嚼字的路径图
1.串联:在线索上闪耀咬文嚼字的珠光
作者在文本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依循一定的线索展现人物、推进故事情节的。这样的线索既是作者创作文本的情感之线、情节之线、方位之线,也是教师构建课堂教学结构、甄别教学内容的重要标准。在这样一条线索上,蕴含和串联着文本中值得探寻的内容,是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开掘出来的众多教学的资源点。例如,《金蝉脱壳》一课的第四自然段,以“开始脱壳了”这句话概括出整个自然段的信息内容。教师依照作者行文的这根主线帮助学生提出本段教学的主问题:文本按照怎样的顺序描述了脱壳的整个过程?又以怎样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这一过程的奇特?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这条主线中探求思考,提升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串联之法,是教师与作者之间心灵对话的基础,是课堂的教路与作者文路的有效统一。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线索删繁就简,收放自如,提升效益。 2.碰撞:在板块间落实咬文嚼字的深度
在文本中通常会出现构段方式相同或者在情感、思想逻辑层面联系紧密的段落。对这样段落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的甄别与挑选,直接将这两段呈现在一起,通过两个段落的对比和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教师就将描写樟树外形的段落与评价宋庆龄高贵品质的段落进行对比学习。樟树“蓬蓬勃勃”,以自身的香气杜绝虫害;而宋庆龄品性高贵,气度非凡。在引导学生逐一对这两段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感知两段的特点,虽然是描写不同的事物,但在语言表达的图式却有着相同之处。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评述樟树的语言中对应人物的语言,在评价人物的语句中评述樟树,以达到理解文本借物喻人的写作特色。
板块的单独教学是对文本的理解性品读,而将两个段落合并对比阅读则是在原有理解基础上帮助学生实现升华式的品读。这种相互比照的段落教学,在碰撞中拓展了阅读理解的范畴,加深了阅读理解的感悟,自然提升咬文嚼字的品位与质量。 3.互文:在文本间拓展咬文嚼字的范畴
互文印证自古以来就是学术界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策略。这种策略促使研究者在同一主题的文本比照与交融中实现沟通,提升阅读主体的人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互文拓展阅读
有助于学生在两个或多个文本中,捕捉文本语言的细节,在不断推敲和研读中提升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改编之后选入教材的。在改编的过程中,编者遵循小学生的语言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原著中描写这一段的文字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文与原文中进行对比阅读,细细体会:编者为什么这样修改,有些语言为什么直接删除,增添的语言对表现林冲这个人物和展现比武的氛围具有怎样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互文阅读印证,学生更加能体悟到什么样的语言才是鲜活的语言,什么样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4.演示:在思维上支撑咬文嚼字的框架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对教材中很多的抽象表述,他们常常难以理解。这就给咬文嚼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制约。如果教师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将直观思维注入阅读教学之中,学生就能在鲜活的表象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悟到语言的妙处。还是以《金蝉脱壳》为例,在描写蝉尾部出壳的情景时,作者用“仰”、“扑”、“抓”、“抽”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再现了这一过程。但很多学生无法想象这一过程。教师这时借助相关视频和动作进行演示,将原本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为学生的咬文嚼字提供了基础。
咬文嚼字是对语言本色的一种形象感知和心灵体悟,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自然生发。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的咀嚼体会,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