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14:47: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急性阑尾炎(肠痈)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和最多见的急腹症,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特点,约70%-80%的病人具有这种特点。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四种病理类型。属于中医“肠痈”范畴。西医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原则是早期行手术治疗。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肛门指检,直肠前壁上方有触痛。

(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转移性右下腹痛:初起上腹或脐周痛,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转移到右下腹痛。70-80%的病人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的特点。

(2)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部分病人伴腹泻、里急后重、腹胀等。 (3)全身症状:乏力、发热(达38度左右)、心率增快。发生门静脉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和黄疸。

(4)体格检查:右下腹有固定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压痛点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右下腹触及包块,提示阑尾脓肿形成。 部分病人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腰大肌试验阳性、闭孔内肌试验阳性,直肠指检示子宫直肠凹或膀胱直肠凹有触痛。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6)部分患者B超检查可以发现肿大的阑尾或脓肿形成。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1、瘀滞证

证候:不发热或发热,腹胀,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紧。气滞为主者,腹

1

痛绕脐,尚未固定,腹壁柔软;血瘀为主者,痛点固定在右下腹,拒按,有轻度反跳痛。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加减。气滞重者,加青皮、枳实、厚朴;瘀血重者,加丹参、赤芍;恶心加姜半夏、竹茹。 2、湿热证

证候:右下腹痛加剧,有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发热口干,便秘溲赤。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热甚者加黄芩、黄连、蒲公英、生石膏;右下腹包块加炮山甲、皂角刺。 3、热毒证

证候:腹痛剧烈,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或有界限不清之包块。高热。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若持续性高热或往来寒热,热在气分者加白虎汤,热在血分者加犀角地黄汤或黄连解毒汤;腹胀者加厚朴、青皮;腹痛剧烈加延胡索、广木香;口干舌燥加生地、玄参、石斛、天花粉;大便似痢不爽加广木香、黄连;小便不爽加白茅根、车前子。 (二)术后腹胀治疗

术后腹胀中医认为多属腑气不通,治疗宜行气通腑,可用大承气汤加减,具体用药:生大黄、枳实、厚朴、莱菔子、木香、桃仁、赤芍、甘草。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其中生大黄后下。 (三)中医特色疗法

1、贴敷:术前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选用双柏散用水调成糊状,或用消炎止痛膏外敷右下腹。

2、针刺疗法:术后针刺双侧足三里,具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可减轻腹胀,促进肛门排气和肠道功能恢复。取泻法,每次留针0.5-1小时,每日2次。

2

3、中药灌肠:术后腹胀明显、大便不通,内服大承气汤加减无效时,可用大承气汤煎剂灌肠,以达到行气通腑的目的,促进肛门排气排便和肠道功能恢复。 (四)中医调护

1、避免饮食不节和食后剧烈运动,养成规律性排便习惯。 2、少食辛辣刺激、煎炸、肥腻之品。 三、疗效评价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证候积分减少≥95%。

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减轻或较前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证候积分减少<30%。 四、难点分析

中医治疗难点:临床上部分患者证候相差不明显,难以准确辨证分型,给辨证论治带来一定困难。

处理方案:仔细诊查患者,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中医辨证水平和准确率。

3

甲状腺腺瘤或囊肿(肉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滤泡状腺瘤多见,周围有完整的包膜,乳头状囊性腺瘤少见,常不易与乳头状腺癌区分。本病属于中医“肉瘿”范畴。西医治疗甲状腺腺瘤或囊肿的原则是早期手术治疗。 一、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李曰庆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肉瘿部分。

(1)颈前结喉正中一侧或双侧出现单个肿块,呈半圆形,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无疼痛和压痛。并发出血时,肿块可迅速增大,伴有胀痛。

(2)肿块增大时,可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 (3)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妇女。

(4)超声波检查显示甲状腺内有实质性肿块,或有液性暗区。

(5)血清三碘甲状腺原胺酸(T3)、血清四碘甲状腺原胺酸(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检查可了解甲状腺功能。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多见于40岁以下的妇女。

(2)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

(3)颈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肿块,多为单发。质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

(4)大部分病人无任何症状。腺瘤生长缓慢。

(5)当乳头状囊性腺瘤因囊壁血管破裂发生囊内出血时,肿瘤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6)超声波检查显示甲状腺内有实质性肿块,或有液性暗区。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一)中医辨证论治

参照李曰庆主编的《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肉瘿部分。 1、气滞痰凝证

证候:颈部肿块,不红,不热,不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可有呼吸不畅或吞

4

咽不利。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2、气阴两虚证

证候:颈部肿块柔韧,随吞咽上下移动,常伴性情急躁,易怒,怕热,易汗,口苦,心悸,失眠,多梦,手颤,善食,消瘦,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二)中成药

五海瘿瘤丸:软坚消肿。用于痰核瘿瘤,瘰疠,乳核,甲状腺肿等症。一次1丸,口服,每日2次。 (三)中医调护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 2、清淡饮食,少食肥甘厚腻之品。 三、疗效评价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治愈:局部肿块及全身症状消失,超声波检查甲状腺肿块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有效:局部肿块缩小,全身症状减轻,超声波检查甲状腺肿块缩小,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局部肿块无缩小或较前增大,全身症状无明显改善,超声波检查甲状腺肿块无明显缩小或较前增大,证候积分减少<30%。 四、难点分析

中医治疗难点:中医治疗疗程长,见效慢,部分患者长时间服用中药汤剂难以接受。

处理方案:对中药汤剂治疗有效者,服用一段时间后改用中成药治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