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24: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学校德育;问题;观念;目标;资源;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30―01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道德教育对于教育整体而言必然是具有统摄性的。相对于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体制的约束和五育的划分导致道德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错位,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着发展人的。道德教育是发展性的事业,道德教育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并且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身目的,是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而发展人的。道德的根本在于尊重生命、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尊重人的正常需求,如此,道德教育就会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因而也一定是可爱的和有魅力的。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存在“重绩轻德”的现象。现代化教育特别重
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即为社会培养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在评判和选拔人才上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才能的考核,因而导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分数至上、技能至上”,以至“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凡此种种,必然导致学校德育的疲软和低效。
2.教育方法僵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课堂上提耳听命式的灌输、居高临下的说教使教育的功利色彩暴露无遗。这种教育模式还未等展开说教的程序,学生已经从心底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果教育者一味地墨守成规,把学生当成毫无灵性的“录音机”进行灌输式教导,并期望学生能积极响应,如此“教育”不但是无效的,而且是负效的,是对教育的亵渎和对学生人格的扭曲。
3.德育观念缺乏科学性。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诚然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这是主旋律。但是现实中许多学校和教师不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过高地要求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一旦教育目标和要求高不可攀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因此灌输德育观念要有科学性 二、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应当着重的方面
1.执行国家德育大纲,订立校本德育目标,设计和推行相关课程。事实上,在国家德育大纲的基本框架内,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借助于具体的课程载体和活动载体才可能实现各种正向价值的传递,鉴于此,我认为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首先着力于订立校本德育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推行校本德育课程,从而形成一定的办学特色和风格。进言之,真正的道德教育塑造的其实就是一种风格和特色,可以说,没有道德的个性就意味着道德的失落,没有校本文化支撑的学校道德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目的。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开展校本德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红古区海石四小的“情境教育”在这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灵活调度时间表、学校空间、环境和各种资源,以配合德育、包括德育课程的教学需要。在一个日益现代化和民主化的教育体系中,校长被赋予比较多的决策自主权,他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调度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时空达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目标。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校长仍然固执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把学生禁锢于课堂和“题海”之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存在,使他们既没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也没有时间去丰富自己的人际交往经验。对此,苏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