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18:46: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P32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再次体会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在操作观察中正确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知识点

教学难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 法:演示图形变换过程并总结归纳要点知识 学 法:细心观察并及时总结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是完成教材第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下面针对各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判断图案是不是轴对称

理解轴对称的意义,掌握轴对称的判别方法。前两幅是轴对称图形,后两幅图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折纸等方式确定对称轴。 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第31页 共144页

只要确定小旗四个主要点平移后位置即可。对于平移的描述强调两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同样是确定主要点旋转后的位置。旋转要求学生说出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三、淘气的枕席是竹篾编织成的,这是枕席的一部分图案,它可以看成是有一个长方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四、自刻印章

笑笑非常喜爱《小英雄雨来》中“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于是他自己刻了一枚如左图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制的是

第32页 共144页

课堂总结: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提升动手能力。

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 35-36页 教学目标:

在操作中继续体会三种变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三种变换方式的区别与具体方法再总结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教法:知识点的全面归类总结 学法:学生动手探索并归总知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接着上节课继续研究教材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

一、把一张长方形白纸连续对折2次,然后用描出“田”字,展开后,共可得到多少个“田”字?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折纸与轴对称有密切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描出字,展开后,折痕就是一条对称轴。对折一次,可以得到2个“田”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4个“田”字。一般地,对折几次会有2n个“田”字。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用公式表述规律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利用下面的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全班交流,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分析图案的组成: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说说各自图案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第33页 共144页

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变换与动手操作的各个要点及出现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交流经验,

共同提高。

五、布置作业:完成配练中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变化的量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39-40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 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

3、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请用折线统计图画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2、说一说。

(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 (2)我发现()随()的减少而减少。 3、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第34页 共144页

3、读懂统计图。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

(4)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

1、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即气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

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五)总结,谈谈收获。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1-42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相关联的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第35页 共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