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9:56: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变化的量,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相关联的量,谁来说说什么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样的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2、两种相关联的量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教师引导)

出示教材表(1),根据右边的图象把表格填完整,并根据问题观察表中填好的数据,思考应该怎样解答?

(1)填表,观察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关系,并用语言表达。 (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 (2)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板书:周长÷边长=4(一定))也就是说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是不变的。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关系

(1)填表,说说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吗? 3、比较这两组变量的有什么区别? (三)正比例的意义。 1、教材20页第2题。

出示第2题:(按要求解答)

(1)你能把表格写完整吗?(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小组交流)

(3)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 (路程÷时间=90(一定),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 2、教材20页第3题。

(1)请把表格填写完整。(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交流)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

(应付的价钱÷质量=3(一定),即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3、思考:从上面的2、3题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他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两个量的比值相同,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板书)齐读。

4、学生说说上面(2、3)题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成正比例。

5、思考:你能说说如果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正比例关系,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吗?(学生讨论、交流) 6、想一想:(小组讨论、交流)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把表填写完整。 小明的年龄/6 7 8 9 10 11 岁 爸爸的年龄/32 33 岁 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 巩固练习 六、作业布置

第36页 共144页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正比例练习课(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p4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事例,进一步认识正比例。

过程与方法:掌握成正比例变化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图象的特征。根据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和怎样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变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用小黑板写下教材19、20、21页中有关的图象和表格。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初步感受正比例图象的特征。

出示情境一中的(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2)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有关的表格和数据 1、回忆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提问:哪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请说明理由。 2、感受正比例的图象。

(1)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周长,把表格中对应的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教师示范描述第一个点,并说明这个点的含义。)

(2)现在我们利用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把表格中对应的一组组数据在图中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对比两个图象,你有什么想法? (成正比例的两个变量的点会在同一条直线上。) 活动二:练一练。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

(3)宽不变,长方形的周长与长。

2、根据下表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高相对应的数值,判断当底是6厘米的时候,它们是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表格见书)

3、买邮票的枚数与应付的钱数成正比例吗? 应付的钱数随购买的枚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比值不便。所以应付的钱数与买邮票的枚数成正比例。 4、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例的例子。

第37页 共144页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画一画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4-45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过程与方法: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他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能画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图。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关系图的特征。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 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

(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第38页 共144页

3、回答下列问题:

(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 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6-47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难点:积不变,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判断。 教 法:引导法 学 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有什么特点? 2.试举例说明。 二、新授学习

1.和是12的两个加数,一个加数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和一定。 1)说出它们图像。

2)这两个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和一定12) 3)说出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正比例关系)

2.积是12两个乘数,一个乘数随着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积一定。

第39页 共144页

1)说出它们的关系。 2)发现了什么?(积一定)

3)在积一定的条件下,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板书)、 4)比较这两个变化关系相同吗? 三、归纳总结

1.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比值一定,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乘积一定,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四、巩固应用

第2题: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关系。 几种比例关系:

路程一定时,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第3题:果汁总量一定时,分的杯数和每杯的果汁量成反比例关系。 五、课后练习

判断单价一定时,总价格和质量成什么比例 P26,2,4题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反比例练习课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9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比的读写法,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求出比值.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第40页 共1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