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3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秋 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 10 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 3 个偏旁;会写“了、子” 等4 个字和横撇 1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教师标出第 1 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 2 自然段、第 3 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4、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5、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 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 an 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 2 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 3 自然段。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 1 自然段。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 汽 天( ) ( )水 空( ) ( ) 油

2、树叶黄了。

(1)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2)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41

(2)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二)品读第 2 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2 自然段。 2、学习第 2 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 2 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5)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 y?,有时候读 yí,有时候读 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字 (三)品读第 3 自然段。

1、指导读好感叹句。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

2、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一、复习词语

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 2.找部首游戏。

(课件出示:秋 树 叶 会)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

3、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小的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的、船”等 10 个生字和门字框 1 个偏旁;会写“月、儿”等 4 个字和横折 钩、竖弯钩 2 个笔画。

43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3.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配乐)出示美丽星空图:一个小女孩儿坐在月亮上,一只手托着小星星非常高兴地看周围一闪一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导问: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件中月亮的形状,引导想象:你们看,这月儿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什么?(小船)

(2)引出课题: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篇韵文,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小的船》。 3、读课题。

(1)教师指导正确读课题:“船”字谁会读?谁还想读?大家一起读。你们见过哪些船?教师出示各种船的图片,并相机指导学生认识“舟”字旁,了解带有“舟”字旁的字一般与船有关。

(2)导学:在“船”的前面加个“小小的”,请你读一读,你感觉这艘船怎么样?(小小的、很轻、很可爱??)

4、过渡:课文真的是写船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看插图,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 (2)用“ ”把要求会认的字画出来,用“____”把要求会写的字画出来。 (3)把生词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再多读几遍。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开火车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提示:“船、看、见、闪”是前鼻音;“船、闪”是翘舌音。

(2)教师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去掉拼音的生字并及时评价。 4.学生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5.教师检查练习朗读情况,提示学生读准字音。(“月儿、船儿”的“儿”要读二声。“在”是平舌音。“闪、船”是翘舌音。“的”读轻声。)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

2.启发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并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①想一想:课文共有几行,由几句话组成?②把自己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按要求朗读课文。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及时评议。指导学生画出停顿。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6.学生自由练读后,教师指名读,大家评议。指导学生朗读叠词,巩固识字效果。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44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四、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巧识生字

①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门”字框、“白”字旁。请同学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带有这些偏旁的字。 ②猜谜识记“闪”:一个人站在门里。熟字加偏旁识记“闪”:人+门=闪。 ③做动作识记会意字“看”:“手”放在“目”上就是“看”。

④组词识记:见──再见、看见、见面。小船 星星 看见 闪闪的 里面 两头 不在 ⑤教师指导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看”也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 kàn,在“看门”一词中读 kün。 2、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范字“月、儿”,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月”和“儿”都有钩,但钩的方向不一样。) (2)教师一边示范,一边指导新笔画的书写。

横折钩的写法:横要平,竖要直,向左向上钩。竖弯钩的写法:竖要直,弯要圆,向右向上钩。

(3)指导学生观察“头、里”。

“头”有三个点,它们的位置不一样。“里”的横画比较多,它们之间的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样。

“头”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里”的笔顺可记成写完“甲”再写两横。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2.仿照例子,用简单的叠词说“的”字短语,积累“的”字短语。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读准“船、两”等生字的字音;会写横折钩和竖弯钩。 2、想象诗歌描绘的图景,感受夜空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还记得课文写了什么吗?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想象:让我们飞起来吧!飞到美丽的蓝天上。看,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快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在小船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1.学习第一、二行诗。

(1)导问:我们坐在哪儿了?(小船上)这小船不是真船,它就是月儿,你感觉怎么样啊?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