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基督徒的价值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3:01: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还是依靠神而活着,因为没有人可以离开神而活。甚至当人大言不惭地说“我不信神,我可以不依靠神而活”的时候,他就已经用神所赐的那口气而说话。

“万有都是……归于他”,进一步阐明了人的最终归宿。摩西宣告说:“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 神!你使人归于尘土,说:‘你们世人要归回。’”(诗90:1-3)摩西将神的心意向世人表明,要求所有人归回到神的面前。基督徒的信仰与世人区别之一在于对人生的认识。在世人看来,人生就是在世上生活的几十年。因为经常听到人们说:“人死如灯灭,死了就算了。”因此,世人不能接受死亡,甚至许多无知的基督徒也是如此。圣经却告诉我们,人生并不停留在身体死亡的那一刻。主耶稣和保罗都称身体的死亡为“睡觉”,意思是告诉我们有“苏醒”的时候,这个苏醒就是末日的复活。另外,基督徒认为身体的死亡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另一国度的开始。若说得通俗一点,我们可以将人生在世的时间称为“人生的上半场”,而身体死亡之后进入神的国称为“人生的下半场”,不过在神的国里是没有死亡的,所以“人生的下半场”是没有终结的。因此,任何在主里死亡的人,都会进入神的国度里,继续永远的生命。

持创造论观点的人与无神论者的人生观截然不同。认为人类是由神创造而来的人会以神的意旨为自己生活的标准,而无神论者却以个人为主导,活在自我里。创造论者相信人的一生活在神的眷顾与维系之中,以感恩的心来面对一切,但无神论者却认为一切都是自然,一切都来得理所当然。持人生归宿在于神的人,他们最终的目的是在神的国度,荣耀神的名、讨神的喜悦是他们追求的方向,而认为人生终结在身体死亡的人则没有永恒的盼望,一切指望都在世上。

二、人生观的扭曲

所罗门被称为史上最有智慧的王,他在传道书中以自己为实例来看人生的追求,写出一句不朽的人生箴言:“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1:2)。他从地位、知识、享乐、房屋、财富等方面来描述就算人得到这一切,也是虚空的。

第一、他以自己君王的地位来发出“传道者的言语”,说:“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1:12)。

第二、他曾因求智慧而得神的称赞,但他对于智慧本身提出自己的见解:“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1:16-18)

第三、他曾被称为世上最荣华的君王,但他评论自己的荣华和享乐时说:“我心里说:来吧!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我指嬉笑说:这是狂妄;论喜乐说:有何功效呢?”(2:1-2)

第四、他曾经建造伟大的宫殿,然而却自评说:“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挖造水池,用以浇灌嫩小的树木。”(2:4-6)

第五、他曾是世上最富有的王,且拥有上千位嫔妃,却自嘲说:“我买了仆婢,也有生在家中的仆婢;又有许多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物,并许多的妃嫔。这样,我就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份。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2:7-11)

甚至所罗门提出就算这一切的追求都是神所赐的福,也不一定就可以改变虚空的事实。他说:“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祸患重压在人身上,就是人蒙 神赐他资财、丰富、尊荣,以致他心里所愿的一样都不缺,只是 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来吃用。这是虚空,也是祸患。人若生一百个儿子,活许多岁数,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里却不得满享福乐,又不得埋葬;据我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为虚虚而来,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并且没有见过天日,也毫无知觉,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那人虽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却不享福,众人岂不都归一个地方去吗?”(6:1-6)

三、改变人生目标

所罗门提醒我们要改变人生的方向,不要只是定睛在地位、知识、享乐、房屋、财富等追求上,说:“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12:1)保罗人生观的改变成为所有基督徒的榜样:首先,他原本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是法利赛人、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其次,在知识方面,他受教于迦玛烈门下,成为犹太人的教师;再次,他是法利赛人,在当时代收入极其可观;又再次,他是一位热忱的犹太教徒,遵守犹太律法,成为众人爱戴的领袖;最后,他又是逼迫基督徒的,是维护犹太教的信仰斗士。

在大马色路上被主光照之后,保罗的人生观完全改变。他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7-8)曾经被视为宝的,现在被“看作粪土”,转以“认识基督”为至宝。成为外邦使徒之后,保罗为了福音的缘故受贫穷、被驱赶、下监狱、受痛苦,身染疾病、心受厌弃,原有的社会地位、众人的爱戴、可观收入都已离他远去。因为“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 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2:20)当他被监禁在罗马监狱的时候,道出自己的

人生态度:“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胆,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0-21)

所罗门反思其应有尽有的一生,总结为虚空,最终提醒我们要趁年幼“记念造你的主”,将我们带回到人的根源之中,追溯人生的意义在于神。保罗追求认识基督的一生,将一切外在的追求视为粪土,追求为基督而活,最终的盼望在神国度里。

杨牧谷在《还看下一代》中以“你将会比我们这一代更精采”为题来给予时代的年轻人有崭新的人生处世哲学:

假如人人只爱他眼目所爱而排斥其他, ????你却以意志来尊重生命, ????以感情来爱惜生命, ????只因为生命是源自上帝; 假如你不把失败诿过于运气风水, ????反敢面对它解剖它, ????永远看失败为另一邀请, ????邀请你从新开始;

假如你相信自己的生命册是空白的,

????只有你自己能决定它的内容——和结局, ????在人生漫长的赛道上你不相信朝夕的成败, ????只相信得时不得时都要勉力跑下去; 孩子,你将会比我们这一代更精采。 假如你爱而不求回馈, ????接纳而不设条件,

????不介意暂延计划来扶人一把, ????就是给人欺骗了也不改初衷; 假如你不怕作选择, ????只敢于为选择负责任, ????你就不需仰别人的鼻息, ????无惧在你面前展开的赛道;

假如你真能看到金钱以外的价值而不自夸, ????慢慢学习驾驭金钱而不被它控制, ????或给人骗财而不视之为奇耻大辱, ????反能淡然处之泰然自持, 孩子,你将会比我们这一代更精采。 假如你因相信原则而弄得焦头烂额, ????看见别人没有立场反而名成利就, ????你却不夸大自己的创伤, ????只是拍拍灰就再上路; 假如别人日理万机你仍专心一事, ????别人接受夹道的欢呼喝采, ????你仍自甘寂寞地朝着目标奔跑,

????相信有价值的事都值得竭尽所能,再加一点; 假如人人都在为自己营营役役, ????而你相信更高的位分在于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