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7:5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一)目标

完成一个实证分析的完整过程,得到计量经济分析的实践训练。针对某一经济活动对象,收集真实的样本观测值;合理运用经济学原理建立分析模型,利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完成模型的检验、修正和估计;对结果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或政策评价。

(二)要求

1、确定题目

思考实证分析的对象,并确认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自己的知识结构背景下,能够驾驭对该问题的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分析,并能采集到所需的真实的样本观测数据。 2、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检索,搜寻自行选题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阅读、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包含在文献中的不同思路和不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3、模型设定

(1)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建立语义模型(逻辑模型),并陈述依据。

(2)根据语义模型,选择正确的变量,陈述选择这些变量的主要原因和想法。 (3)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所显示出的变量间关系,命名变量,建立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4、收集数据

确定能够有助于完成问题分析的数据类型和时期,收集真实的数据,考察样本

容量和数据质量,必要时根据模型建立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用表格形式给出样本观测数据,注明样本数据的来源。 5、参数估计

应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6、模型检验

必须完成以下三个层次的检验

计量经济检验(至少选做一个):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序列相关检验 统计学检验:相关性检验(R方检验和F检验)、显著性检验(t检验) 经济意义检验:参数的取值范围、正负号是否与经济理论吻合

随机解释变量、模型设定误差、Granger因果关系等检验为选做检验。

7、模型修正

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模型修正。并用规范格式表达最终模型。 8、模型应用

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经济解释,并根据需要进行恰当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三) 对论文写作格式的基本要求

1、题目、标题

准确概括论文核心内容,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必要时可增加副标题。各级标题不能独立置于本页末端。题目范例:*****的实证分析(例如: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2、摘要

简要说明论文的主要内容、方法、结果及创新点等事项。字数150—200字。 3、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4、论文正文

课程论文正文可以包括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500字。 (1)前言

包括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陈述所研究问题的背景、思路及目标; (2)主体

论文主体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

本部分主要包括的内容大致有: ? 表述模型、变量、关系;

? 表格形式列举样本观测值(要注明出处); ? 模型分析与检验; ? 模型确认; ? 模型的应用,评价。 (3)结论

可以总结性地说明论文的价值等,同时,可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不应当是正文中各段小结

的简单重复。

5、参考文献(3—5篇)

按照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凡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应列出正文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或论文。例: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写论文时所参考、引用的文献书目,引用文献的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后一个字的右上角,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用小4号字体的上角标,如:“二次铣削[1]。” 6、课程论文排版格式参照毕业论文执行

(四)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选题得分(15分)

? 课程论文所研究的问题思路及目标明确(10分), ? 视角独特,有创造性(5分),

? 选题与别人相同或与教材的例题、习题雷同,酌情扣5-10分。 2、文献综述得分(15分):

对课程设计待研究的问题,目前已经有哪些结论和成果,概括全面、归纳准确,分析透彻,层次清楚,与所研究的内容相关性强。; 3、模型设定得分(15分)

语义模型和理论模型设定正确,表述清楚;(缺语义模型,无数据来源-5分,无最后模型确认-5分,未结合模型进行分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