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2:49: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语习得研究中联结主义、竞争模式研究综述
作者:颜志敏 曾贤模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4期
摘 要:本文综述了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两大认知理论模式: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先从其概念及观点入手,再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予以评价,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做了借鉴。
关键词:二语习得;联结主义模型;竞争模式
作者简介:颜志敏(1993-),女,贵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及语用学,本文第一作者;曾贤模(1962-),男,贵州人,副教授,从事认知语言学和认知语义学研究,本文第二作者。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3 1.前言
二语习得(以下简称SLA)研究已形成两大对立阵营:认知派和社会派,在过去近20年里,虽社会文化取向的SLA研究发展很快,但认知取向的SLA研究一直主导着该领域的刊物(Larsen-Freeman,2007;Zuengler & Miller,2006)。Gass等人(2007)认为,尽管认知派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收到社会派的挑战,SLA作为认知科学的总体方向并未由此改变。基于认知的SLA研究专著与文集也层出不穷(见文秋芳,2013)。可见在一定程度上认知理论在SLA研究中占据主流优势。SLA领域引入了重要的认知理论或模式,拥有全新视角和强大解释力的同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与实践探讨有待深入。因此本文将对SLA研究中四大重要认知理论进行评述,归纳分析其主要特征与研究中存在不足,以期望有助于他们在SLA研究中的应用。
2.联结主义模型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中述评
联结主义模型(Connectionsim,以下简称CM)是一种旨在模拟人脑结构及其功能并简化大脑结构特征的信息处理系统。其核心内容为人类认识能力构成部分(事件、概念和语言)松散地呈现在认知系统内,具有高度互动性(Ellis,2003)。
国外研究主要有二语发展中词汇项与主题作用的匹配、动词形态和数的特征等。此类研究表明CM能够在语言的各个领域析取出一些规则,也可以类型规则方式进行运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Ellis&Schmidt(1998)先调查了半规则化过去时形态句法在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中的情况,后用CM模拟对同样语言跟踪学习的情况,发现了规则与频率互动作用。Kempe&MacWhinney(1998)则采用语料库分析法、在线加工和CM模拟法调查了英语母语使用者对二语俄语和德语格标记的习得情况。作为CM被运用到SLA中两个代表性研究范例,其成果展示了CM如何能够帮助了解形态句法的习得。可见国外现有CM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主要限于模拟简单语言现象,使用有限词汇和微小语法,因而无法断定这些推断性的理论是否能扩展到更加细微和高度抽象化SLA研究中。
笔者以“SLA”“CM”为篇名在中国知网(简称CNKI)搜索,得到直接相关文献11篇,以时间看国内从2002年开始把CM与SLA结合起来,以内容看主要有:(1)关注CM、UG与SLA的关系:王微(2002)认为CM支持UG在SLA中的可及性。黄慧(2006)在分别阐释了UG和CM对SLA中是否也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的解释机制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其争论焦点所在,并指出从UG到CM反映了对SLA逻辑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多角度研究的趋势。(2)从CM角度看母语与SLA的关系:高歌(2005)认为CM学习观证明母语影响是SLA的重要特征,母语思维在SLA中有积极作用,也有阻碍作用。张宁(2006)从CM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入手,讨论了母语思维在SLA中的正面影响。周昱(2014)表示只有当母语习得所建立的认知网络对SLA所建立的网络发生强烈干扰时,母语到第二语言的转化才有可能得以实现。高歌的分析更深入全面,张宁只讨论了积极影响而忽视了母语对SLA的负面作用,周昱明确提出母语与二语转化条件,但三者的论证都是从CM理论本身着手缺乏相应实践,说服力不高。(3)SLA的新CM(简称NCM)认知视角:张其云、刘小玲(2009)通过对NCM认知论基本观点的评述来解释SLA领域监察模型输入、SLA关键期和SLA自然顺序假说,并对基于NCM认知论所产生的连通主义以及SLA的对话论进行比较,指出认知理论与SLA发展新取向的认知同向性,即社会性,预期这一新的取向对知识时代SLA以及外语教学新框架理念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柴春丽(2010)从CM角度解释了输入假说、母语迁移、语感、中介语。王小霞(2013)解释了SLA中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母语迁移、中介语、石化等。
笔者发现NCM与本人所讨论CM实质一样。CM作为SLA的认知视角,为该领域一些普遍问题提供了有力理论支撑;同时对SLA领域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能更动态、全面地予以解释,为SLA研究提供了更有意义视角,因而这两个领域交叉研究存在重大意义。作为二者最新成果代表(联通主义与对话论)分别展现了两个领域发展方向上的同性即社会性,这也是当今各个领域研究最深层次的理论归宿,希望这种探讨能对预测新时代学习框架的基本走向有所裨益,同时对SLA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意义。
(4)基于CM第二语言语音词汇习得:郭爱卿、陈瑞瑶(2010)从CM概念和特点出发,讨论其对二语语音习得中母语迁移诠释,得出对语音教学启示。邢红兵(2005)以CM为理论,结合语料库,分析词汇知识含义及相关属性变化过程。洪杉(2013)依据CM理论构建二语词汇深度知识习得模型,探索SLA学习者词汇深度知识习得认知过程及母语对其影响,为二语词汇教学提供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郭爱卿在谈论语音习得中母语迁移影响时,仅从英语与汉语所属语系不同而断定学生迁移问题,这显然不是十分客观的;邢红兵利用语料库为研究工具这使得研究成果说服力更强,这也当是该研究令人更加信服的辅助工具;洪杉的文章,作为一篇硕士论文,应把自己构建的模式实际运用的教学实验中,这样更有利于该研究的发展。总体而言,从研究数量来看,相关研究甚少;从研究内容看,研究不够深入和广泛,说服力度不高,研究大多集中在母语与SLA关系的研究,在具体SLA方面只涉及到语音和词汇习得研究,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在二语句法、语义、语用、文化习得等领域展开,且可具体细化到某一细小方面如元音、辅音、名词、动词等习得,再者可在构建出相应学习模式后应用于教学实验,以便进一步的论证及研究。
3.竞争模式在国内外二语习得研究中述评
竞争模型认为对语言理解主要是基于对语言中一系列线索的检测,且这些线索的可获得性会对语言理解起决定性作用。在竞争模式中,对句子施事而言,体现其语言形式有四种(Ellis,1994):词序、一致关系、格及生命度。
MaWhinney在其发展出统一模式后还指出统一模式内容不仅包含竞争和线索等重要概念,还包括神经认知、发展、社会方面的机制,如学习风险和促进因素、程序化和组块、寄生与内化、否定与肯定迁移等,它们是控制核心竞争的力量。显然这都是纯理论方面研究,显得有些空洞,在调查方法上,过度依赖人造解释任务,研究材料缺乏实证性。
笔者以“竞争模式”及“第二语言习得”为篇名于CNKI搜索,只得到4篇讨论竞争模式在SLA研究中的应用,可见研究数量之少。
王思嘉(2004)选取了汉语的主动宾句、主谓谓语句、表示处置的“把”字句和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四种有代表性的句式,使用重复测量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一至三年级的日本留学生加工这四种汉语句式所使用的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以及他们对这两种策略的使用情况是否随着学习汉语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该文研究的主要是日本留学生对汉语简单句的理解加工过程,所有实验句子都经过了简化并且是以一种脱离了上下文的形式呈现给被试的。因此,对于更为复杂或是处于一定上下文中的汉语句式,日本留学生所运用的句法和语义策略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还不得而知。该文只研究了日语一种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对汉语的加工策略,在今后的研究中如果能多探讨几种母语背景的留学生的不同情况,相信对我们的教学也会有更多的启发。
殷刚魅(2005)以竞争模式为理论依据,对中国高中学生理解英语关系从句的过程与策略进行研究,主要探讨:l)母语在英语关系从句理解中的作用;2)哪种关系从句理解较为复杂;3)中国学生主要依靠那种提示来理解英语关系从句。研究发现:1)中国中学生在理解英语关系从句时经常使用母语策略;2)对中国中学生来说,宾语关系从句理解较主语关系从句理解复杂;3)中国中学生在理解英语关系从句时主要依据整体提示;4)中国中学生在理解英语关系从句时能很容易识别出语序提示中的错误,但却经常忽视主谓一致与格变化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