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一课《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19:56: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课标:1-1-4 概述人类社会发现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

2-1-1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状态,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二、【教材简析】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的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的第一课时。本单元作为七年级教材的结尾向八年级教材过度,追溯了人类文明的起源,而本课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将学生从生活的变迁引领到历史的演进,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展示了以北京人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在学习和探索中感受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收集、利用各类历史资料,知道史前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情况并能够描述早期人类生活与生产情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利用相关图文资料描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理解人类早期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比较学习中,感受到人类在不断地进化、发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思考、研究远古居民的文明进化历程中,形成人类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认识,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史前工具的制作和使用情况,描述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难点:学会利用各类史料探究原始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五、【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以史导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比较分析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册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接下来我们就要踏入历史的长河,去探寻灿烂的文明。

问:我们即将去探寻的文明是谁的文明? 预设生:人类

师问:人到底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尽管有这么多的神话传说,许多人仍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更为科学的答案。

师补充达尔文的进化论,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史料。

问:达尔文、恩格斯等人都认为人类起源是什么?出示人类进化历程的图片(图册56页) 他们主张的人类进化说的依据从何而来?

预设:古人类遗址。

引导学生阅读图册P56~57页古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遗迹和早期人类的迁移图 问:综合以上这些资料,你认为人和猿的区别是什么?

出示打制石器图,师说明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是人类诞生的标志

师:史前时代,人类还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把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问:中国有哪些古人类的遗址呢(出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迹分布图)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寻我们祖先的足迹,走进他们的家园。

2.教学环节一:北京人的生活

出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问:这是一张原始人类的头部复原图,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 师: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群古人类,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北京人?他们的生活有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发挥合作的力量,结合书本和图册上的相关资料,探寻北京人的生活(提示:可以从生活的区域、距今时间、使用工具、生产生活等方面入手)

活动形式: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师生互动解疑 (1) 生活的区域 (2) 距今时间

(3)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一些特征

出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比较北京人与现代人、猿人的体貌差异

(4) 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木棒等简单工具

出示图片,设问:这些工具可能是用来干什么的?

(5) 生产生活

问:你是从哪些史料中知道北京人是通过采集植物果实、猎取动物生存的?(图册P58史料) 问:为什么北京人选择过群居生活?

结合书本P99页阅读卡及相关史料,从生活环境和使用工具两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活动形式:学生讨论分析,个别表述,师总结。

问:北京人吃的食物是生食还是熟食?引导学生在图册上找到史料证明。 问:北京人的火是从哪里来的?图片出示 问:这些史料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结合书本知识及PPT图片,思考一下火的使用给北京人和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从旁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史料来证明史实,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达成方法和能力目标。

3.教学环节二:山顶洞人的生活

师: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周口店龙骨山的顶部洞穴中又出现了一群远古人类,这群古人类和北京人是一样的吗?

出示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图、人工取火图、骨针、石器等图,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生说,师板书

师补充关于氏族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史料,引导学生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实现知识目标。

拓展活动:我做一天北京人或山顶洞人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置身于远古情境之中感受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在描述中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

出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比较表格,落实本节课知识。 师:人类的历史很漫长,但却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在经历了环境相对复杂多变的旧石器时代,步入了新时期时代的人类祖先又开始了怎样的生活,创造了哪些文明呢? 创设问题,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板书设计】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的生活 山顶洞人的生活

生活区域: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距今时间: 约70万~20万年 约3万年

体貌特征: 保留了猿的特征 与现代人相似

使用工具: 打制石器、木棒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少量) 生产 采集、打猎;使用天然火 采集、打猎;人工取火 生活 群居生活 氏族

九、【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课教学。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问题设计不够严谨,过于随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教师讲的还是太多等,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我对历史学科的学科特色把握还不到位,没有深入探究课标,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充分落实。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课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给学生呈现更为优质高效的课堂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