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2:0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生空间观点培养和发展策略
——专题培训讲稿
一、什么是空间观点
所谓空间观点是指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是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表象。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过程,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即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物体形状实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事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使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实行思考。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点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和《新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培养小学生的初步空间观点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二者都提到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可见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空间观点的养成,不但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逻辑思维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更好地理解和了解世界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准确引导和培养小学生有意识的去理解和观察客观世界,了解物体的几
何属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持续增强学生对空间观点的形成和发展,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方法去观察客观世界,让学生逐步明确空间观点的意义,理解空间观点的特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呢?下面就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跟大家聊聊,有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出。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点的策略
(一)重视基本图形的识别和再现,这是培养学生空间观点的关键
1.在识图中建立空间观点。
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准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水平中,实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如在教正方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长方形的概念,了解长方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即时变换长方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正方形的理解与掌握。 另外,在培养学生识图水平中,还能够改变其本质属性,使学生准确地区别图形,形成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如果把其中本质属性实行不同的变式,就会出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如果使其中一组对边不平行,就变成了“梯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改成直角就变成了长方
形;如果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同时四条边相等,就变成了“正方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度析,比较各图之间的相互联系,就可使学生建立相对应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对空间观点的丰富和逻辑综合。
2.在画图中形成空间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点。所以,教学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首先要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在他们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通过实际画图,引导他们理解并形成准确的空间观点。 例如:在教学垂线的画法时,首先协助学生形成垂线的概念。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们可用两条颜色不同的垂线表示两条直线来演示它们相交过程的再现,把一条线呈水平方向固定在黑板上,转动另一条垂线,当一个角成为直角时,让学生观察其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引出垂线概念后,让学生明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的关健是看相交的角是否成直角,它与两条直线的方向无关。在此基础上实行教学垂线的画法。课本上用三幅图来分别详细说明了画垂线的方法,包括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此外还设计了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不管那种情况,学生都明白了一点,即两条直线必须相交成直角。这样,在画图过程中,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形成了表象,又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