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度研究(doc 9页)(正式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7 4:28: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志愿服务论文社会组织论文: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和公

众参与度研究

摘要:志愿服务作为一项以人的自主性、自愿性为出发点的具有公益色彩的社会活动,离不开各种性质的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如何克服其中的制约性因素,为社会组织和公众创造更好的舆论、制度、机制等社会环境,促使他们更多更好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志愿服务效应的最大化,是需要研究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公众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报酬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人类发展的社会事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志愿服务事业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至今在世界各国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项推动社会进步,催生现代文明的世界性运动,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和人民的积极参与。

一、志愿服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以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为目的的社会志愿服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因素,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1978—1986年,志愿服务只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被单独提出。批判陈旧、僵化思想观念,激发物质创造的热情,成为影响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主流思潮。这一时期,各种机构沿用“学雷锋、做好事”的方式,年年开展“学雷锋”活动,活动出现形式化、短期化的特点。

2.1987—1993年,志愿服务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多是民间自发性质,针对有帮助需求的特定人群。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中西文化交汇的广州市、深圳市,青少年从香港、澳门了解到“义务工作”具有公益服务的性质,这是我国“志愿服务”的萌芽。全国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相继成立。

3.1994—2000年,由自发行动转化为有组织、有系统、有内容的社会事业。在共青团中央的发起和推动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于1994年成立。共青团推动的志愿行动,在几年的时间内,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建立起全国、省、市、县四级青年志愿者协会,部分地区延伸到社区、农村,建立镇(街道)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和社区(农村)青年志愿服务站。这一时期的志愿服务活动由于有了政府的组织和推动,得以迅速发展推广,志愿者特别是青年志愿者人数迅速增

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开展,志愿服务领域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

4.2001—2007年,志愿服务活动范围和参与人群不断扩大深化。伴随中国改革的深化,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上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行动对国内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各界逐渐发现志愿服务是涉及全民的事业。这一时期的社会志愿活动参与人群更加广泛、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并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特征。

5.2008年至今,志愿服务真正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事业。“5·12”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这两件大事中,千百万志愿者自发参与其中,提供的帮助及产生的社会影响非常广泛,迅速改变了志愿服务一直以来的各部门各群体分而置之的格局,也让各界人士对志愿服务有了新的认识。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标志着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时代的来临。

我国志愿服务的产生和发展既受国际志愿服务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同时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伴生物,既符合国际社会志愿服务发展的潮流,又顺应了国内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整体性、多层面的变迁。志愿服务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社会组织的界定

社会组织是指为了针对特定的目标,为完成特定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