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3:02: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研究

内容摘要:纵观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东部、中部与西部的差距十分明显。而导致地域性差距的根本原因,体现为文化、环境、市场与开放度多个层面。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商贸流通产业的地域性差距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问题亟需解决。本文通过对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商贸流通业的地域性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导致地域性差距的影响要素,并提出实现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域性 商贸流通业 发展差距 引言

对于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经济发展而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性作用。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阶段,东部地区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国内的生产与消费矛盾凸显,导致区域性的经济竞争逐渐转向商贸流通业的竞争。对于地域性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而言,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非凡。窥视当前国内针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差异性研究与宏观层面的差别,没有对主要

省市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进行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针对性地提出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现状

如图1所示,对我国2014年部分省市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河北省和江苏省的排名较高,而青海、西藏、云南和海南与新疆等地的排名相对靠后。从地域性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了解到我国商贸流通业以东部地区最为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差。而这种东部、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并不仅仅由省市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决定,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地区分工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可以窥见一二。

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全国60%的人口数量,但是在零售业从业人员和网店分布数量上,却不足全国总量的50%,且东、西、中部地区的批发零售企业比例也非常不协调,东部地区占比约为70%左右,高达65%左右的从业人员比例,导致地域性资源分配不均。而且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地域性发展差距来看,沿海、沿江省份,例如江苏、浙江与山东、福建和广东等省份,依

托于其自然水路运输优势,在商贸流通方面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所以当地的产业发展十分发达。相比较于这些地区,中西部地域性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机会较少且成本较高。 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产业,地域性的发展差距,也可以透过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来体现。如表1所示,根据我国2014年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处于劣势,反观中部、东部与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呈现了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距现状。东部凭借着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拉开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距。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的影响要素 (一)社会文化要素

追溯历史,文明的诞生源自于人类的生存习惯、生活信仰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而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中,社会文化要素无一不在影响着顾客的行为习惯。对于商贸流通产业而言,在不同地域性的发展过程中,也频繁地受到地方社会文化要素的影响,包括本地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影响。与此同时,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地域性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与消费理念上,其实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导致了地域性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举例说明,在长期的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最早接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的地区,导致该地区的经济个体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