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经规标准[2005]110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2 1:30: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按设计做好防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流入。

2 采取灰土回填施工,应将洞穴开挖,分层回填、夯实至设计要求。 3 采取灌(压)浆施工,应符合本指南第4.20.2条的有关要求。

5 路 堤

5.1 一般规定

5.1.1 填料分类应符合本指南附录A的要求。

5.1.2 路堤各部分及护道均应分层填筑,并碾压至规定的压实标准。不同填料的压实厚度与碾压工艺应通过试验段工艺试验确定。路堤填筑土工试验及测试记录格式应符合本指南附录B的要求。 5.1.3 施工允许含水率控制范围应根据填料的性质、要求的压实标准和机械的压实能力综合确定。压实含水率应由重型击实试验的最佳含水率和碾压工艺试验段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综合确定。当含水率过高时,应采取疏干、松土、晾晒或其它措施;当含水率过低时,应加水润湿,加水量mw(kg)可按下式估算:

mw?ms?(wopt?w)1?w (5.1.3)

式中:ms——所取填料的湿重(kg);

w、wopt——填料的天然含水率、最佳含水率。

5.1.4 路堤施工应及时做好防排水:

1 施工前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做好地表排水设施,排水沟应随挖随砌,铺砌必须及时完成。 2 基底、坡脚、填层面应及时做好排水处理,不得积水。 3 傍山修筑路堤时,应防止水渗入路堤结构各部。

4 在多雨地区或雨季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流入取土场内;并应将取土场内局部积水随时排除。 5.1.5 填筑路堤应符合下列条件:

1 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复查、核对,发现地基范围内有局部松软、坑穴、泉眼等,应慎重处理,不得随意填塞。

2 使用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不得混杂填筑,每水平层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渗水土填在非渗水土上时,非渗水土上层面应设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3 相邻填层使用不同种类或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d85≤4(两层渗水土间)或D15

≤0.5mm(非渗水土与渗水土间)的要求。否则,两层之间应铺设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

5.1.6 改良土施工拌和方法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并严格控制填料含水率和掺合料的配合比。场拌时,土料和各种掺合料应分堆存放;路拌时,应先摊铺土料、再均匀散布掺合料,充分拌合均匀后,方可进行碾压。改良土施工设备和工艺应体现先进的原则,満足拌和施工质量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

5.1.7 路堤填筑应进行工后沉降观测。路堤工后沉降量及不均匀沉降应符合设计要求。 5.1.8 软土、松软土地基上的路堤施工

1 软土、松软土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必需的预压期。

2 施工现场应按有关规定要求,做好取土、弃土、堆料及运土道路的平面布置,安排好作业程序及机械运行路线,施工中不得随意更改。

3 反压护道应与路基同步填筑,其填料、填筑压实方法、压实标准应符合一般地基路堤相应部位的规定。护道顶面应平顺并有向路基两侧的排水坡,边坡应顺直无凹陷。

4 软土、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应符合本指南第5.10节规定进行沉降及位移观测,严格控制填筑速率。对观测设备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5.1.9 膨胀土地基上的路堤施工

1 基底换填应与开挖紧密衔接。如有困难应预留厚度不小于50cm的保护层。 2 换填厚度应根据开挖后地基检测结果确定,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5.1.10 盐渍土地基上的路堤施工

1 地基和护道范围内应铲除表层盐土,并做成自路基中线向两侧2%的横向坡面、碾压密实。 2 路堤底部应按设计要求铺设毛细水隔断层及其垫层或反滤层,施工应符合本指南第4.4节和4.19节的有关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 5.1.11 黄土地基上的路堤施工

1 对强湿陷性、高压缩性、承载力不足和有陷穴的地基,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后才可填筑路堤。 2 填筑路堤前应将松散的地基表层洒水压实至规定密度,路堤两侧排水沟以内的坑洼和松散地面均应整平碾压密实,不得积水。

3 施工中路基范围黄土地基上不得浸水。 5.1.12 液化土地基上的路堤施工

1 地基处理前应结合设计文件对液化土地基及处理范围进行核查。 2 液化土路基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段工艺试验。

3 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本指南第4章的有关规定。 5.1.13 浸水路堤施工

1 浸水路堤应选择在枯水季节施工,地基处理及护道施工应在汛期前完成。 2 水下地基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3 浸水路堤的填料种类及使用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浸水路堤填筑应降低水位,有条件时宜采用围堰疏干。

5 基底回填及水位下路堤施工应分层填筑碾压,每层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cm,填料的含水率严格控制在最优含水率的上限范围内。水下路堤(含护道)超出设计水位线0.5m后按一般路基施工。

6 浸水路堤填筑的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床以下路基浸水与不浸水部分分界高程的施工允许偏差为0~+100mm。

5.2 填 料

5.2.1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

1 基床以下路堤应选用A、B组填料和C组碎石类、砾石类填料。 2 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

3 当选用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岩的碎石时,应级配较好,块石类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15cm。 5.2.2 基床底层填料

1 基床底层应选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

2 碎石类作为基床底层填料时,应级配良好,其粒径不应大于10cm。 5.2.3 基床表层填料

1 基床表层填料应采用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石和沥青混凝土。

2 采用级配碎石时,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

3 采用级配砂砾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颗粒的粒径、级配应符合表5.2.3规定。

表5.2.3 砂砾石级配范围

级配 编号 1 2 3 4 60 100~97 —— —— —— 50 100~95 100 —— —— 40 99~90 100~90 100 —— 通 过 筛 孔(mm)重 量 百 分 率 (%) 30 90~84 93~80 100~90 100 20 94~76 85~65 95~75 100~85 10 85~65 70~45 70~50 80~60 5 77~54 55~30 55~30 50~30 2 67~40 35~15 30~15 30~15 0.5 51~23 20~10 20~10 20~10 0.075 23~3 10~4 10~4 10~4 2)级配曲线应接近圆顺,某种尺寸的颗粒不应过多或过少。

3)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大于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 4)粒径小于0.5mm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5%,其塑性指数应小于6。

4 基床表层填料材质、级配必须经室内及现场填筑试验,压实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正式填筑。

5.2.4 基床表层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1 沥青混凝土用矿料质量、级配、粉尘含量、软弱颗粒含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2 沥青混凝土用沥青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 沥青混凝土的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级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 沥青混凝土及原材料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的有关规定。 5.2.5 过渡段填料

1 基床表层填料应符合本章第5.2.3条的规定。

2 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级配应符合表5.2.5的要求,其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应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应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

表5.2.5 碎石级配范围

级配编号 1 2 3 通过筛孔质量百分率(%) 50 100 —— —— 40 95~100 100 —— 30 —— 95~100 100 25 —— —— 95~100 20 60~90 60~90 —— 10 —— —— 50~80 5 30~65 30~65 30~65 2.5 20~50 20~50 20~50 0.5 10~30 10~30 10~30 0.075 2~10 2~10 2~10 3 过渡段内与级配碎石连接段采用A、B组填料。 5.2.6 施工控制

1 施工前应对设计取土场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

2 施工中应核对进场填料,当实际使用填料不符合规定和要求时,应及时予以纠正。

3 采用改良土时,应按设计文件,控制填料含水率和掺合料的配合比,通过试验段填筑,检查配合比是否能符合填筑要求。

4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5.3 基床以下路堤

5.3.1 路堤填筑前准备

1 施工前,应做好土石方的调配方案。取土场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地段总的土石方调配计划,并结合路基排水和当地土地利用、环保规划进行布置,不得任意挖取。

2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压实机械宜选用重型振动压路机。

3 试验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宜小于50m。 5.3.2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1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一般宜在200m以上或以构造物为界。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