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互联网 教育”培训制度及措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6 0:15: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教师“互联网+教育”培训制度及措施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校的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也随之开始。培训抓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对课改的管理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以研促教,以研促训,使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工作能稳步向前推进。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互联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常务副组长,负责学校互联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工作,电教主任及各教研组长负责服务、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积累等项工作

2、学校课程部要把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中心工作,为课改服好务,负责教师互联网+教育培训、教研、科研组织管理工作;要搞好课题研究,及时搜集、总结、报道、推广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积累、整理课改相关资料。

3、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互联网+教育,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互联网+教育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争取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建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互联网+教育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总结推广。

二、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一)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观念指导课改。增强使命感,强化互联网+教育学习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完成互联网+教育示范校创建任务。

(1)要互联网+教育课程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互联网+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教育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主动地挖掘教材,成为课程的开发设计者。

(2)要树立开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教学策略等呈现开放性,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

(3)要树立综合意识,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互联网+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发展的双翼,在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中增长知识。

(4)要树立评价意识,让每个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使评价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

(5)要树立情感意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尊重学主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与学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发展。

(二)认真开展活动,落实各项措施

1、按规定开齐课程。按规定使好课程教材,教者要深入理解互联网+教育内涵,把握核心,体会信息化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在互联网+教育教学新理念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

2、上好实践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增强互联网+教育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能力。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争取家长、社区人士的参与,结合本校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运用互联网+教育校本课程。要在积累延伸或开发性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收集学生开发性阅读材料。

3、认真组织互联网+教育核心骨干教师参加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活动,以解决观念转变问题的通识性培训;以《新课程标准》解读为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以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新课程,操作新课程为目标,主要解决在云平台基础下的学科性应用培训。要本着“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精神,落实好平时的分散培训,骨干团队在研究过程中为广大教师提供示范、跟踪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搜集材料,供教师们学习和讨论,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4、大力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1)要发挥好教研组的作用,认真要研究课程。要做好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了解学生学年内的变化;要开发课程资源,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形成互动教研,教学反思,课后案例分析的习惯。

(2)教师要认真开展好“八个一”活动:每课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周一次集中教研,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写3篇学习的心得体会;每期至少写一篇互联网+教育研究论文;每人建一个班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每学期订好结合互联网+教育的学科实验计划,计划内容的制定,可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进度、教学手段五个方面入手,计划要简明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