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21:2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一)1990—1927 经典科学管理 1.产生背景:机器大生产;竞争加剧
2.代表人物: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劳动定额、工时定额、工作流程图、
计件工资制
雨果:《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人事匹配 莉莲:《管理心理学》;人和科学管理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1)人性假设:“经济人”人是追求利益的,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理性动物
(2)假设内容:多数人天生懒惰;多数人不愿意负担责任;多数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
矛盾;多数人是为交换利益而工作;少数人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3)管理措施:管理宗旨:重任务,轻人情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经营、指导和监督 管理方式:金钱奖励,严厉惩罚 管理制度:专制集权式
(二)1927—1965 现代管理
1.产生背景: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代表人物:梅奥(霍桑实验)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理论基础一) (1)人性假设:“社会人”人们最重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2)假设内容: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行为受社会需要满足程度决定;人生活在特定社会关
系中,受其制约;人的理性和情感世界都会支配行为;人既有逻辑性行为也有非逻辑性行为。
(3)管理措施:管理宗旨:重视人 管理职能:增加人际协调职能 管理方式:集体奖励 管理制度:民主参与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理论基础二) (1)人性假设:“自我实现人”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
(2)假设内容:人天生是勤奋的;人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可以自我激励;人有巨大的创
造潜力;环境限制了人的潜力。
(3)管理措施:管理宗旨:重视人和环境 管理职能:增加创造环境职能 管理方式:内在成就奖励 管理制度:民主,参与决策
(三)1965—现在最新管理
1.产生背景: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乱、石油危机;企业所处环境瞬息万变,以
往管理理论无能为力;管理理论的变革,管理方式的适应性。
2.代表人物:菲德勒《让工作适应管理者》 摩尔斯、洛希《超Y理论》《组织及其他成员:权变法》 卢桑斯《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
3.人性假设及假设内容,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1)人性假设:“复杂人”人是复杂多变的动物
(2)假设内容: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人会不断产
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会产生不同的需要;不存在适应一切的、普遍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3)管理措施:管理方式权变;管理体制权变;组织结构权变。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模型及结构、量表、变量的处理方式、测量信效度
(一)模型: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
(二)构建模型的三个结构: 1.目标:明确模型的目标
2.变量:事物在幅度、强度和程度上变化的特征(定性/定量;自变量、因变量和中介变量、
调节变量)
3.关系:各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
(三)量表:用于每一个被观察单元的测量系统
(四)量表的四种类型:1.称名量表/类别量表:性别、职业量表、酒店类别、计酬方式 2.顺序量表:成绩排序
3.等距量表:5点量表或7点量表评定 4.等比量表:工作速度
(五)变量的处理方式(6种):
1.置之不顾:不予处理/控制、不予测量、不予分析 2.随机化:随机化处理、不予测量、不予分析 3.不加控制:不予控制、进行测量、进行分析 4.保持恒定:恒定处理、不予测量、不予分析
5.匹配:匹配控制、进行测量、可分析 6.规定特定的标准或范畴(操纵):操纵控制、进行测量、进行分析
(六)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测量的稳定性或可靠性。(重测信度、等值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 2.效度:测量的有效性。(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
(七)了解管理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测验法、问卷法;观察法、个案法;访谈
法)
第三章知觉、归因与决策
(一)知觉:知觉是外界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刺激的整体反映的过
程。
(二)了解影响知觉的因素
(三)人际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最先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人际知觉有强烈的影响 2.近因效应:最后的、强烈的印象对人际知觉有强烈的影响 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
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4.定型效应:刻板印象效应:在人们头脑中存在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会对人际知觉产生
影响。
5.对比效应:对当前事物的知觉受到之前出现的其他事物的知觉影响 6.相似效应(与我相似效应):人们会更喜欢与自己在各方面较为相似的人
(四)归因:归因是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五)归因的分类(三个归因理论): 1.海德:行为的原因分类两类:
(1)内因:个人倾向归因(人格、能力、态度、动机、道德品质、努力...)
(2)外因:情境归因、环境归因(社会舆论、运气、工作难度、技术、宏观环境...)
2.凯利:(1)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类:行为者;行为对象(刺激);情境
(2)归因需要考虑的三个因素:一贯性:不同时间点、不同情境中,行为者面对同一行为
对象(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区别性:行为者是否对同类其他行为对象(刺激)做出不同反应?
一致性:不同人在面对同一行为对象(刺激)时,反应是否与行为者一样?
(3)
3.维纳: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 (1)内外因:内因/外因;(2)可控性:可控/不可控;(3)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六)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在考察行为的原因时高估倾向性因素(赞美或谴责人),低估情境性
因素(赞美或谴责环境)的归因倾向。
2.行动者—观察者偏差:人们把别人的行为归结为内因,而把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外因的归因
倾向
3.自我服务的归因偏差: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的倾向
(七)决策: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的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
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八)有限理性决策(西蒙)决策过程中采用的启发式与偏差:
1.代表性启发式: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规律。判断基于过去
的信息。
2.可得性启发式:人们倾向于根据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概
率。判断基于记忆中易于使用的信息。
3.锚定和调整启发式:人们倾向于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整件事件的估计。判断基于
起始值。
4.情绪启发式: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所对应的判断方式不一样。判断受情绪影响。
(九)前景理论中的效应
1.确定效应: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
好处。
2.反射效应: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
把”。
3.损失规避: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
获得的快乐感。
4.参照效应:所谓的损失和获得,一定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
5.小概率:人类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面
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十)框架效应:是指一个问题在两种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十一)心理账户: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把财富划归不同的账户进行管理,不同的心理账户
有不同的记账方式和心里运算规则。人们追求“满意最大化”,而不是“效用最大化”。
(十二)了解理性人特点和决策过程
第四章个性与心理测验
一、个性、气质、性格、特质、能力、心理测验的概念及特点
(一)个性:是指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行为模式有影响
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个性的特点:1.稳定性(不随时间、情境而改变)2.独特性(与其他个体不同)3.影响
行为(特征行为模式)
(二)气质:一个人出生时固有的稳定的心理特点。
气质的特点:气质决定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自然属性:感受性、耐受性、灵敏度、情
绪兴奋性和指向性等。气质只反映一个人情感与活动的外部表现形式, 不涉及情绪和活动的动机、内容。
(三)性格: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的特点:不是天生的,是后天习得的,可塑性较强
(四)特质:特质是持久的品质或特征,它们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五)能力:能力是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
(六)心理测验:是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人的某些心理特征数量化,来衡量个体心理因素
水平和个体心里差异的一种科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