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53: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实验小学 张汉忠

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和提高,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然而在教学中,二者之间的衔接问题却十分突出。中学英语老师常常埋怨小学英语老师没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老师又责怪中学英语老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就严重阻碍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认真思考如何让中小学英语教学自然、高效地衔接。本文将从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教学内容的差异

仔细研读小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不难发现其内容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一般通过听、读和直观感受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而初中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和系统,虽然也有培养兴趣的内容,但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和细致化。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加。如果小学阶段英语基础不牢固,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英语就会有很大压力,给衔接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2. 教学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爱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及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教学方式少了许多,“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好玩,而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刻苦精神。

3.学生心理的差异 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的不同,心理差异也会非常明显。小学生进入中学后,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远比小学生高。中小学生的这些心理差异对衔接教学也产生着较大影响。

4.学习环境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大部分七年级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及言谈举止等不能较快适应。同时,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陌生,会产生一定的紧张甚至焦虑,以致于影响学习效果。

5.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知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十余年来,各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农村学校明显显得师资力量不足。小学英语教学常常是过分重视学生的口语,忽视学生语法知识的教学;过分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忽视活动的效果;过分强调课堂的学习,忽视课后的巩固;过分强调知识的再现,忽视小学时期的基础。社会和家庭也总认为小学英语远没有语文、数学这些“主科”重要,对孩子英语期望值较低,这些都会影响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几点想法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授7A教材之前,有几个单元的预备课程,仔细将其与小学和初中教材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本册教材的巧妙编排。和小学教材相比,每个单元的篇幅有所增加,但还是旨在基本知识的灌输。但初中教材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除了在篇幅上增加以外,难度也有所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

初中英语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掌握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与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异同,以便找准衔接点,为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 2.学习兴趣的衔接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也会不同。在小学三年级,当他们接触到与语文、数学不同的科目——英语之后,会因为好奇心而使学习兴趣大增。升入七年级后,教材上不再单一是趣味性的内容,相应增加了人文社科的题材。由于对教材内容的陌生,学生上课时较难提起兴趣。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3.学习方法、习惯的衔接

小学生课业负担较轻,机械记忆力和模仿力都很强,加之初次接触英语的好奇感,很快便能适应英语老师及其教学方法。只要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奋努力,绝大多数学生不难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而初中学生则不同,他们正处在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逐渐转化时期,由于初中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的转变、中小学老师教学方法的差

异、学习科目的增多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再靠机械记忆、单纯模仿和无意识学习已无法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如:①预习的方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每课书学习之前,给学生布置具体的预习作业。教会学生运用工具书、借助生词表,有的放矢地研读课文,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预习中的疑难词组、句型等,并产生强列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也会逐步养成勤动手查资料、勤动脑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其自学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高。②听课的方法。英语课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养成眼、耳、口、手、脑并用的听课习惯,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所学到的英语语言材料,高效地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③课外学习的方法。学好英语仅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应相辅相承,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多说、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搜集、多整理、多反思。

4.基本技能的衔接

英语的基本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主要是模仿,即书写字母和单词。但实际教学发现,过半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后都存在书写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书写习惯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其错误的书写格式。小学阶段另外一个培养技能就是读,由于小学教材单词没有批注音标,多数小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以至于他们的语音、语调不准确。针对这种情况,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安排感悟式的音标教学,讲解发音要领,纠正其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和方法。并使学生在练习发音的过程中,运用读音规则,把单词学习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逐步转化。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是当今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是中小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困惑,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自然、高效地衔接。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