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8:56: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血压 :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2、射血分数:是指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健康成人安静时射血分数为55-65%。

3、血液循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 4、心动周期 :心房和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5、心率 :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分计)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6、心输出量: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二、选择

1、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B )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

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 D.当心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0秒。 2、左心室壁薄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D ) A.每搏输出量较大

B.射出的血液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C.心指数大于右心室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3、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回流血液的充盈主要是由于。(D ) 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血回流 C.心房收缩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4、在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最高的时期是。( D) A.等容收缩末期 B.心室收缩末期 C.快速充盈期 D.快速射血期

5、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D ) A.快速充盈末期 B.快速射血末期 C.心室收缩末期 D.减满充盈期

6、正常人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C) A.快速射血期缩短 B.减慢射血期缩短 C.快速充盈期缩短 D.减慢充盈期缩短

11

7、平均动脉压是指。(D )

A.(收缩压-舒张压)/2 B.收缩压+1/3舒张压 C.舒张压+1/3收缩压 D.舒张压+1/3脉搏压

8、下列关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C ) A.此反射通常发生在动脉血压迅速变化时 B.此反射对缓慢的血压变化不敏感

C.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27000帕斯卡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D.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大变化

9、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刺激最敏感的是。(A ) A.PCO2上升 B.H C.PH下降 D.局部代谢产物 10、下列关于肌肉活动时加速静脉血回心的正确叙述时。(B ) A.静脉管壁平滑肌节律性收缩,起着“静脉泵”作用 B.骨骼肌收缩与舒张,起着“肌肉泵”的作用 C.因直力运动,致使静脉血回心加速

D.运动时组织液生成减少,因而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也增加

11、运动中,当运动强度达到30%-40%最大吸氧量时,每搏输出量 。(A ) A.已达到本人的峰值 B.开始增加 C.开始减少 D.比安静时增加20% 12、健康人的射血分数为。( A)

A.55%-60% B.20%-30% C.70%-80% D.80%-85% 13、运动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是。(D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14、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D ) A.肌质不发达,钙离子贮量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 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三、填空

1、在心传导系 中,以_窦房结_中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最高,是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通常以___窦房结___ 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称为_窦性心率。 2、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是_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搏功。 3、形成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是循环血量、心输出量;外周阻力 4、全身血管中,总横接面积最大的是_毛细血管,最小者是_主动脉。

5、在运动实践中,通常认为对提高心力贮备的有效办法是_有氧耐力训练_____。

+

12

6、运动时,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是_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 。 7、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进行最大负荷运动时,心血管的机能变化特点是动员快;潜力大;恢复快。

8、估计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_ 220-年龄_。

9、血管根据其功能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 弹性血管 、阻力血管 、 交换血管 和容量血管 四类。

10、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分为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_三个时期。

11、动脉血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_心脏泵血;外周阻力_;另外,循环系统的_血液充盈程度也影响动脉血压。

12、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__每搏输出量_,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

13、_延髓 是心血管的基本中枢,它们可以分为_心血管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 两部分。

14、副交感神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主要在安静状态下,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促进机体恢复,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迷走神经活动加强时,心率_减慢____、消化道功能_增强__,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能量补充。

15、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经常进行有氧运动,使机体安静时心率___降低___。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提高_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__ ,另一方面是降低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有关。 四、判断题

1、心房和心室在一次兴奋过程中所出现的电变化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 ) 2、人在运动中,心率增加是一种反应,故心率增加的幅度与体能水平无关。( × ) 3、心室的充盈主要依靠心室舒张,而不是心房收缩。( √ )

4、在等容收缩期和等容舒张期中房室瓣及半月瓣均关闭,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变化。( √ )

5、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依靠搏出量的增加。( × )

6、在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经过耐力训练的人,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较无训练的人大。( × )

7、耐力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故射血分数增加。( × ) 8、心肌兴奋性在一次兴奋后的变化,突出特点是有效不应期长,因而心脏不产生完全性强直收缩。( √ )

9、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心室不能过分扩大,而射血分数可明显增加,故收缩期贮备比舒张期贮备大得多。( √ )

13

10、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至舒张早期。(√ )

11、心电图不仅反映了心肌的生物电变化,也反映了心肌机械活动的变化。( × ) 12、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血管系统中的血流也是间断的。( × ) 13、左心室壁厚是因为左心室必须射出比右心室更多的血流。( × )

14、当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时,主要通过减压反射而使血压得以维持相对稳定。( √ )

15、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舒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量增加。( √ ) 五、简答

1、与骨骼肌相比,心肌有何生理特点?其生理意义如何?

(1) 部分心肌细胞特化为自律细胞,能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使整个心脏活动,即使在没有外来刺激的作用下,也能作自动节律性舒缩,表现为自动节律性,同时,心脏又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心脏的功能可随神经冲动的变化而改变,心肌的这些特征,保证了心脏一刻不停地泵血,并使心脏活动适应体内代谢的需要; (2)传导性:心肌细胞有传导兴奋的能力,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肌纤维均有传导性,房室之间的兴奋要靠心脏特俗传导系统传递。存在于心房和心室内特殊的传导组织传导速度快,这样可使兴奋几乎同时到达所有的心房或心室肌,引起所有心房肌或心室肌产生同步性收缩;

(3)心肌工作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比较复杂,有一个历时较长的平台期,使心肌细胞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机械收缩的舒张早期,因此,心肌不会象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而总是舒缩交替,确保了心脏有效地泵血。

2、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答:

(1)心率和每搏输出量 (2)心肌收缩力 (3)静脉回流量

剧烈运动时,为了适应体内组织细胞代谢增强的需要心输出量不但明显增加,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心输出量的增加与运动强度呈线性关系。如正常人安静时心输出量为5升/分,在剧烈运动时,最高可以达到15-20升/分。心输出量的增加取决于心率和搏出量增加的程度。研究表明,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心率的增加于运动负荷增大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而搏出量的增加则在30%-40%最大吸氧量负荷时已达到本人的峰值。这说明,在30%-40%最大吸氧量强度以下时,心输出量的增加是由于心率增加和搏出量的增加共同实现的;在此强度以上时,心输

14

出量的进一步增加几乎全靠心率的增加来实现。另外,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特征还与体位和运动的形式有关。安静卧位时,搏出量已接近本人最大搏出量,故水平运动时,心输出量也有所增加,但此时搏出量的变化不大,心率的明显增加是心输出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因素? 答:

.动脉血压的形成

①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②血液的动力

③血流的阻力―阻力血管尤其小动脉口径 ? a.心脏每搏输出量(收缩压) ? b.心率(舒张压) ? c.外周阻力

? d.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 ? e.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 f.体育锻练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太极、气功、慢跑等)

第五章 运动中氧的供应与消耗 一,名词解释

1. 摄氧量: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

2. 氧亏: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

3. 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成为最大摄氧量。

4. 乳酸阈: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 二填空题

1.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得因素有 体温 、儿茶酚胺的影响, Ca2+ 浓度 ,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和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2.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方法有 直接测定法 、 间接测定法 两种。 3.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持续训练法 、乳酸阈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和 高原训练法 。

4. 通气阈 是无损伤测定乳酸阈的常用指标。其判断的方法多采用通气量的急剧上升的开始点来确定。

5.衡量机体无氧供能能力的重要标志是 最大氧亏积累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