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2:15: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次要环节 B.细节结构 C.主要环节 D.主要和次要环节 7、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 A ) A.对错误动作的纠正 B.动作的细节 C.做好示范动作 D.动作的主要环节 8、技巧运动功能构型主要与 ( D ) 皮层的有关。
A.皮层感觉区 B.运动系统 C.感觉系统 D.皮层运动区
9、在技术分化与巩固阶段,为了使动作完成的更准确并与思维沟通,要多采用。( C )
A.动作示范 B.讲解动作要领 C.语言反馈信息 D.视觉反馈信息 10、在技术教学中,教师借助简短的判断性语言强化正确动作,是注意发挥 。( A )
A.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B.第一信号系统的作用 C.感觉系统的作用 D.运动系统的作用
11、大脑皮层建立起来的运动动力定型越多,大脑皮质的。(B ) A.神经冲动水平也越高 B.机能灵活性也越高
C.分化能力也越高 D.感觉细胞兴奋性也越高
12、进行模拟比赛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对 ( B ) 的适应能力。 A.无关刺激 B.新异刺激 C.阈下刺激 D.条件刺激 三、填空
1. 运动技能的学习,实质上是建立_复杂的_、__连锁_和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性条件反射。
2.运动机能可分为 开式和 闭 式两类。 3.对着镜子练动作技术,可以增加___视觉_ 信息的传入; 在陆地上进行游泳动作的练习,可以增加__本体感觉_的信息传入。
4.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阶段,大脑皮层的___内_ 抑制尚未建立,此时兴奋与抑制都趋向于__扩散___ 状态。
5. 纠正错误动作就是建立__分化 抑制的过程。 6.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自动化阶段,动作的某些环节可以在下意识_ 状态下完成。 7. 在实现动作的内部反馈过程中,__小脑__ 起着重要作用。
8.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如遇到__新异_ 刺激,多余的、错误的动作还会出现。 四、判断
1. 任何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结合应用,都形成条件反射。( √ )
2. 动物也可以用语言建立条件反射,所以动物也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 ) 4. 条件反射的消退,意味着已建成的条件反射的丧失。(× )
5. 在动作学习的粗略阶段,应多利用视觉反馈信息,以强化视觉-本体感觉。( √ )
6. 在动作学习的精细阶段,应多利用语言反馈信息,以强化动作-思维的沟通。( √ )
7. 对初学者来讲,纠正错误动作时,应予以强调指出起错误的地方,以利其更快地掌握动作技巧。( × )
8. 动作结构相似的运动技能之间,均存在有良好的影响作用。(× )
9. 动作完成的越熟练,进行的速度越快,对内、外反馈的依赖性越强。(√ )
31
10.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明确地分为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阶段。( × ) 11. 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皮层运动区的兴奋抑制过程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化已趋于完善。( √ )
12. 在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阶段时,完成该动作时的意识非常清晰。( × ) 13.上体育课时,学生的兴奋性越高,则建立和形成新的运动技能就越快。(×) 14.大脑皮层运动区是发动任何随意运动的唯一部位。( × ) 15.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泛阶段,可采用一些比赛等强度大的练习,以强化对学生的刺激,更快掌握改运动技能。(× ) 16. 想象与回忆练习,也可接通运动技能的暂时神经联系,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 √ )
17. 小脑在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具有比较信息、整合信息、输送反馈信息的作用。( √ ) 五、简答
1、 运动技能形成分几个时相?教学训练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现根据条件反射学说,将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相互联系的时相进行分析。 1)、泛化相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开始阶段,一些新异刺激通过传入系统传到大脑,引起有关中枢的神经元强烈兴奋。而此时大脑皮质内抑制尚未建立起来,兴奋和抑制过程都依照大脑皮质本身的运动规律而扩散,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很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练习时不该收缩的肌肉也收缩,表现出动作僵、不协调、有多余动作、动作不连贯、能量消耗多等;学习者动作概念模糊。在此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要注重直观教学,教师应通过正确的示范和形象的讲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模仿练习中,通过反馈逐步建立肌肉活动的本体感觉。要注意突出重点,强调掌握动作的主要环节,不宜过多要求动作的技术细节。练习过程中要及时指出主要错误,对正确的部分也要及时予以肯定进行强化,以利于分化抑制的建立。 2)、分化相
在不断练习过程中,随着正确动作概念的建立和本体感觉的不断准确,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空间上日趋完善和精确,错误动作部分得到了纠正,能比较顺利地、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初步形成了运动技术。但易受新异或强烈刺激的干扰,动作技能重新出现多余动作。所以运动技能学习在进入分化时相时,要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强调动作细节要求和反复实践,加强对动作的分析和思考,促进分化抑制的进一步完善。 3)、巩固相
通过反复练习,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形成运动动力定型。此时,不仅动作准确、协调,动作的细节准确无误,在环境条件改变和其他干扰刺激出现时,动作也不易受到破坏。同时,自主神经活动与躯体运动性神经活动的协调配合已成为运动技能的组成部分。运动技能巩固后,还需不断加强,如停止或减少练习,巩固了的运动技能也会消退,技术越复杂、难度越大的运动技能消退速度越快。因此,要强调练习的经常化和精细化,并加强对动作内在规律的认识和学习,促进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32
4)、自动化相
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动作会更加熟练自如,可在“低意识控制”下完成运动技能,即出现自动化。关于动作自动化的生理机理的一般解释是,人类一切随意运动都必须在大脑皮质参与下实现,但大脑皮质参与下所实现的机体反应活动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或者是在“低意识控制”的情况下完成。但即使达到动作自动化阶段后,当环境变化使自动化过程受到阻碍时,动作又会成为有意识的。例如,篮球运动员运球上篮时遇到防守时所做的分球动作方式的选择。动作自动化后,工作效率提高,出现“能量节省化”。但动作自动化是在“低意识控制”情况下完成的,如果动作发生少许变动和误差,往往不被觉察,如果重复多次,变质的动作会被巩固下来。因此,在动作自动化后仍应坚持练习,不断检查动作质量,保证动作精益求精。
形成运动技能过程的四个时相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时相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每一时相也无固定的长短,在许多情况下,某个时相可能不存在。譬如,动作的复杂程度、身体机能水平、已有运动技能数量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各时相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
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动作技能相互间的良好影响促进教学和训练? 答:运动技能之间的影响
各种运动技能在很多基本环节或附属细节方面有着相近或相同的动作,在实践中彼此会产生相互影响,这些影响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可能有良好的作用,也可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影响,而尽力消除不良影响,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 1)、 良好影响
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良好影响,表现为原有的运动技能可以促进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或同时学习几种运动技能可以彼此促进,或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后有助于原有的运动技能巩固和完善。如在武术学习中,掌握了里合腿的动作,就有利于旋风腿的动作学习,这是由于动作之间的基本环节有相同之处。在学习与原有动作结构相似的动作时,大脑皮质内原已形成的运动条件反射中的基本环节,即可作为新的运动动力定型的基础,只需补充某些附属的环节就可形成新的运动动力定型。
2)、不良影响
运动技能之间的不良影响是指原有的运动技能妨碍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新形成的运动技能破坏原有的运动技能,当同时形成几种运动技能时相互妨碍。例如,新学蛙泳时,原来所掌握的自由泳双腿打水技术就会妨碍新动作蛙泳蹬水技术的掌握,这是由于两种不同运动技能的动力定型所致,如果有些附属环节相同,而主要环节不同,往往是那些比较容易或已经巩固的动力定型,干扰新的、较复杂的、较不巩固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复杂的。一般来说,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可以把基本相同的动作编成一组进行教学,在选用诱导性练习时,诱导练习动作的基本部分要与正式动作接近或相一致,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作用。在教学安排中也应考虑不同运动技能之间的联系,确定合理的教学顺序。如先学前滚翻,后学鱼跃前滚翻等。
第十三章 竞赛与训练的生理基础 一 .名词解释
33
1. 赛前状态:人体参加比赛或训练前,身体的某些器官和系统会产生的一系列条件反射性变化,这种特有的机能变化和生理过程称为赛前状态 2. 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活动,不久,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变得均匀自如,这种状态称为“第二次呼吸”。
3. 运动性疲劳:指在运动过程中,机体的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二、选择题
1、赛前状态是指人体在比赛前或训练前产生 反射。(B ) A. 人工条件反射 B. 自然条件反射 C. 非条件反射 D. 运动条件反射 2、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 。(B) A. 变化不定 B. 加快 C. 减慢 D. 不变 3.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升高,肌肉粘滞性( B ),肌肉收缩速度( C ),肌力( C )。 A升高 B 降低 C 增加 D 减少 E 不变 4、赛前状态可引起肺通气量和吸氧量 。(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先突增后稳定
5、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B )
A. 疲劳现象 B. “极点现象” C. 假稳定状态 D. 进入工作状态 6.随着比赛的临近,心率( A ),血压( C )越明显。 A.加快 B.减慢 C.升高 D.降低 7、运动后恢复最快的物质是 。(C )
A. CP B. 肌糖原 C. 氧合血红蛋白 D. 肝糖原 8、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脂肪高蛋白膳食 。(B ) A.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9、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食用高糖膳食 。(A )
A.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0.人体运动时,躯体性机能惰性比植物性机能惰性( B )。 A 大 B小 C差不多 D不能比较
11、短时间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后,食用高糖膳食原因 。(D ) A.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快 B. 肌糖原恢复速度较慢 C. 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 12、欲使运动中堆积的乳酸尽快消除,运动刚结束后应采用 有效的恢复措施。( D)
A. 平卧休息 B. 静坐 C. 从事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 D. 活动性休息
13.运动强度越大,训练水平越低“极点”出现越( A ),消失越( B )。 A早 B迟
14.在下列运动项目中,“极点”常出现在( B )。 A 短跑 B中长跑 C超长跑
15.中长跑是在( C )下进行的运动,超长跑是在( B )下进行的运动。
34
A.稳定状态 B.真稳定状态 C.假稳定状态 16.假稳定状态下运动时所摄取的氧量受( B )水平的限制。 A 吸氧量 B最大吸氧量 C 耗氧量 D 最大通气量
17.运动后不同的物质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同,( A )最早,( B )次之,( C )最晚。
A.CP B.肌糖元 C.蛋白质
18.整理活动可使人体更好地由( D )过渡到( A )。 A、安静状态 B.赛前状态
C.进入工作状态 D.紧张运动状态
19、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C)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 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 C.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 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
20、贯彻全面身体发展原则应该(D )
A.掌握多种运动技能 B.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C.发展各项身体素质
D.发展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21、年龄越小,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重应该。(A)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适中
22、训练水平愈低,全面身体训练所占的比重应该。(A)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适中
23、超负荷的量可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来改变,这两个因素是 。(C) A.训练负荷的大、小 B.刺激性质与适应程度 C.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D.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
24 、在周期性运动中常以跑速或游速来表示运动的。(A) A.强度 B.运动密度 C.持续时间 D.练习数量 25、 在运动的强度和密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要增大生理负荷可增加练习。(C) A.强度 B.密度 C.持续时间 D.练习数量
三、填空
1、赛前状态根据其生理反应可表现为 __准备状态;起赛热症 和_起赛冷淡。 2、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主要因素有____准备活动的时间;准备活动的强度;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的时间间隔和准备活动的内容
3、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___15min;一般教学课中,以___2-3min 为宜。
4、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是___人体运动有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_____。 5、稳定状态可分为___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_ 。 6、疲劳分为_心理疲劳__和_身体疲劳_________ 。
7、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有___中枢疲劳___和__外周疲劳____ 。
8、磷酸原在恢复过程中,合成一半的时间是___20-30S___ ,完全恢复的时间是___2-3min___ 。
9、影响肌糖原恢复的速度主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__运动强度和运动持续时间_ ,二是___膳食___ 。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