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语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8: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东欧剧变的解释,准确的是( ) A.C.

B.东欧和苏联关系恶化

D.东欧国家脱离“华沙条约组织”

2. 东欧剧变前,导致其严重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C.

B.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 苏联“八一九”事件反映的矛盾是…( ) A.苏联与美国的矛盾 C.

B.苏联社会内部的矛盾

D.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矛盾

4.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发展起来,1956~1972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其原因不包括(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日本的民主化改革 C.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 D.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

5.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 ①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②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 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④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6.“二战后”,法国意识到“‘不仅要把敌人打倒,还要把它扶起来’,惟有放弃报复心态,用睦邻、平等态度构建利益共同体,仇恨才能化解。”材料现象( ) A.促使法国加入了北约组织 B.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建立 C.缓和了法国和苏联的矛盾 D.冲击了“冷战”对抗意识

7.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 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 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 8.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 )

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 1 页

C.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9.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步走”的表格,其中有两处没有完成,请你帮他完成(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时间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标志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用一个声音说话” 意义 开启联合之门 加强经济合作 A.欧洲共同体 加强政治联合 B.欧洲共同体 加强思想联合 C.“北约” 加强政治联合 D.“北约” 加强军事联合

10.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它是“一条腿的国家”,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这意味着日本( )

A.追求政治大国的愿望会更加强烈 B.继续接受世界由美国领导的主张 C.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会进一步改善 D.将很快失去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 1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

欧共体总部 日本经济崛起 不结盟运动会议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正在滑向动荡的边缘 C.西欧、日本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12.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他说的“这条道路”是指( ) A. 政治军事结盟 C. 团结对敌

B. 经济合作 D. 不结盟运动

13.关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B.它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C.它体现了第三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D.它意味着美苏冷战的结束

14.1964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发表社论指出:“从北约到联合国,从拉丁美洲到红色中国,几乎在世界政治中的每一个问题或地区上,法国都采取和美国政策不一致的态度。”这一社论( )

A. 揭示了法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B. 说明了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C. 反映了法国推行独立外交 D. 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趋于缓和

15.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国的份量”,这体现出( )

A.两极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格局取代 B.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出现 C.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第 2 页

16.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17.某组织规定,参加会议的国家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支持民族独立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那么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18. 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成立 C.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与欧共体在出口方面的对比:

国家或组织 美国 欧共体 1965~1972年出口增长率 80% 150% 1972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13.4% 33.7% D.联合国的成立、东欧剧变

材料二 1958~1969年间,欧共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共体十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 747亿美元,是美国的1.43倍。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 作为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人,戴高乐知道,要想使法国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战败国地位,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