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地复垦重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19:18: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矿山生态植被恢复现状

土地复垦是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其恢复后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应优先用于耕地,也可作为农、林、牧业用地,工副业用地,有的还可以作为房建、游览、娱乐用地。

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有哪些?

答:⑴复垦技术仅限于一些基本途径的研究,单一用途的复垦,没有根据整个矿区的条件,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多业、综合、协调并能控制水土流失的生态复垦研究,致使复垦区生态环境改善不明显,复垦环境效益较低。 ⑵土地复垦途径研究多为生态复垦技术研究,生物复垦技术研究少,使农林复垦土地生产力低,经济效益较差。

⑶矿山废石或矸石、尾矿及废水、废气是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污染源,对如何减少土地破坏,减少剥岩数量;尾矿的综合利用和复垦;尾矿水的净化、回收、循环和再利用技术等,没有从生态学理论高度,综合研究减少废石生产,抑制污染源,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是矿山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二、我国矿山生态恢复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答:⑴矿山类别多、分布广、治理难度大; ⑵权责不清,生态恢复业主不明;

⑶理念技术方面的问题:1、缺少科学理念指导和专业规划,2、技术形式单一、不能科学进行技术组合,并且技术模式经济可行性差,3、不能科学进行植物品种选配,4、缺乏专业设计和施工队伍;

⑷政策规范与环保意识问题: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政策、技术法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2、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 ⑸资金投入不足。

第二章 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植被恢复理论基础

1 生态学(Ecology)的定义

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内涵:环境对生物的决定和塑造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适应环境的生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具有一定限度的,具有表现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破坏,有机体数目急剧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结构与功能失调,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化受阻等。

.2矿区生态系统具有的特性:①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且该系统的产生、存在、

发展和消亡都是按人的意愿进行的。

②是一个开放型系统,它与整个社会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息息相关。 ③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改变:生产者数量减少,生物性生产下降,家养动物和野生飞禽走兽,主要的消费者是人。 ④特殊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流与物流是开放式的,需要大量的辅助能源和辅助物质。

3、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哪几个部分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主要分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环境污染导致生态破坏,而污染防治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生态保护反过来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

.4、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对大气环境影响2、对地形地貌影响3、对动植物生境影响4、对景观破坏影响5、对水土流失6、水系水资源破坏7、土地占压与土壤污染8、对防洪安全影响9、地质灾害 5、矿山开采的污染源有哪些?

答:①、大气污染:柴油发电机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采石过程中产生的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以及道路扬尘等。②、水体污染:各种废水包括矿坑水,选矿、冶炼废水及尾矿池水等。③、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废石、尾矿及少量的生活垃圾。④、噪声:爆破及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6、土壤温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影响土壤中各种化学反应;②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到有机物的分解、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固氮作用等;③影响土壤养分离子的扩散、水分和空气的运动

7砂土类土壤砂粒多,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通气透水,内部排水通畅,不易积聚还原性有毒物质。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强烈,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易释放有效养分。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性差。热容量较小,土壤温度易升降,变幅较大。土粒间黏结性弱。黏土类土壤的粒间孔隙很小,多为毛细管孔隙和无效孔隙,故通气不良,透水性差,内部排水不良。黏土中一般矿质养分含量高。有机质分解慢,易于积聚腐殖质。黏土保水力强,热容量大,增温降温慢,温差小。土粒间粘结力强。 壤土类土壤砂黏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消除了其缺点,是植物生长比较理想的质地。有一定数量的大孔隙,又有相当多的毛管孔隙,通气透水性良好,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性能。含水量适宜,土温比较稳定。黏性不大。 8、名词解释

01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消费和分解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即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02环境(environments): 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内涵: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尺度效应:大环境与小环境

03生态因子的分类:有无生命特征: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对生物种群数量变动的作用 :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 稳定性及其作用特点:稳定因子, 变动因子:

0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05缀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和性质上不同,但是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部分。

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临两边环境不同的线形或带状结构。 基底是指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

06、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07、限制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

08、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受性范围,及生态幅。

09、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

10、三相分布: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的比例关系称为土壤的三相分布。 11、土壤结构: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粒相互粘结成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这种团聚体就称为土壤结构。

12、有效水: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其范围是从田间持水量到凋萎持水量之间的含水量。

13、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的性能。 土壤通气性主要取决于空气孔隙的数量和大小。 14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能 ;生物热;地热

9、填空

1、矿山污染源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物、噪声。

2、自生原理包括自我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再生、自我繁殖和自我设计等一系列机制。

3、景观的结构单元为:缀块、廊道和基底。

4、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自然演替理论、集合规则理论、自我设计理论。 5、矿山类型:①、按照矿产资源种类分:煤矿、铁矿、采石场、采沙场、金矿、稀有金属矿山;②、按照矿井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露天和地下综合开采;③、按照矿山生产状况:开采矿山、关停废弃矿山。

6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物质循环就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和氧循环。

7 土壤质地是土壤中各粒级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比组合。根据黏粒(<0.002mm)含量多少,分为砂土类、壤土类、(黏壤土类)和黏土类,其界限分别为15%、25%、45%、和65%。

8土壤结构的种类:核状结构;片状结构体;块状结构体;柱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9土壤水分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10土壤水的有效性:指土壤水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及其难易程度。 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称为有效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