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4:36: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血海有活血、养血作用,取“血行风自灭”之意。足三里健运脾胃而化湿,以治着痹,又益气血生化之源。丰隆为胃之络穴,可化痰湿。肾俞、关元益火之原而补原阳。
② TDP电磁波治疗:局部照射30min, qd。因其具有热效能,用以治疗寒证、虚证、痛证。
③拔罐:适量,留罐5~10min ,qd。拔罐具有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的作用。
④中频脉冲电治疗:患部,20~30min ,qd。以镇痛、锻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⑤颈椎病推拿: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即用两手托患者下颌及耳后部,对称用力向上拔伸,动作轻缓持续,逐渐加大力量,然后在保持拔伸同时缓缓作颈部前屈、后伸与左右旋转的动作。结束手法:拍打颈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⑥水针(椎动脉型):选颈5、6夹脊穴,以当归注射液2ml注入穴位中,qd ,10次为1个疗程。当归有活血补血作用,注入穴位可收到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效果。
⑦ 药物:
内治:风寒湿型,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桂枝附子汤;气滞血瘀型,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方用舒筋汤;痰湿阻络者,除湿化痰、温经通络,方用温胆汤;肝肾不足者,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汤;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各型可用云南白药胶囊。
外治:外贴齐正消痛贴。
[疗效评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②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③未愈:症状无改善。 [运动辅助疗法]:
① 双手托顶:站立或坐位。两手手指交叉相插,反转交叉指手掌,掌心向上,尽量伸直两上肢顶举,同时头部后仰,直视手背。使经常低头垂臂的工作姿势得以舒展平衡。
② 单手托顶:站立位,两手手腕尽量背屈,一手向上挺举托天,另一手向下牵压压地,使两上肢在腕背屈位形成上下对抗性伸展,同时头颈转向(上肢下压)一侧。两手交替自我推托,缓慢进行。 ③转颈后瞧:站或坐位(有眩晕者宜坐位)。将头颈慢慢向一侧旋转,并尽量向后瞧望,直至最大限度;再缓慢恢复到正中位,准备向另一侧旋转头颈瞧望后方。如是交替操作。
④ 抬头望月:坐位,仰头,面看向天花板,用枕颈部关节和肌肉力量作为支点;先收缩右侧枕颈部肌肉,同时将头看向右上后方,好象观看右上方天空月亮那样的动作;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收缩左枕颈肌,将头看向左上后方,如是交替进行。此法目的,主要是增进枕下三角区小肌肉群和血管神经功能。
[分析、总结和评估]: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但复发率较高,常需反复治疗。导致复发率较高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体位性损伤。颈部肌肉,因头部频繁地旋转、低头活动,容易引起疲劳。头颅和颈部的正确体位对控制全身姿态、保持头颈部活动平衡,显得十分重要。人们日常很多工作须采取头前屈、两上肢前屈外展90度以下的范围内活动,时间久了,必然影响颈项肩部肌肉的动态或静态平衡。中医学认为,中老年患者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加之长期伏案低头工作,久劳伤筋。因此,在治疗中及结束后,我们采用针对性强的运动辅助疗法,让患者进行自我操作,防止和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以达
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提高体力。因此在原诊疗方案中增加了运动辅助疗法。
二、肩周炎(漏肩风) [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②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③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⑤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证候分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①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