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优化诊疗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7:11: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②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③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 [治疗方案]

〔1〕治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松解粘连。 〔2〕治法:

① 针刺治疗:取手阳明、太阳经穴为主,以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处方:取肩髃、肩髎、肩内陵、肩外陵、肩贞、曲池、秉风、臑俞、阿是穴。

随证配穴:肩不能上举,加后溪、养老;肩不能后伸,加太渊、经渠、手三里;肩不能平举,加会宗、支沟、中渚、阳池。

操作:肩部穴位深刺或透刺。用毫针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部分穴位加以电针,电流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 qd 10天为1个疗程。

方义:肩髃、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俞穴,配经外奇穴肩内陵、肩外陵,以缓解肩周疼痛;肩贞至肩外俞七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又名“七

星台”,对缓解肩胛部位疼痛有特殊治疗效果;余穴之义,乃“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道理。

② TDP电磁波治疗:局部照射30min, qd,以温通经络。 ③拔罐:适量,留罐5~10min ,qd,以活血祛瘀、行气通滞。 ④中频脉冲电治疗:患部,20~30min ,qd,以镇痛、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作用。

⑤肩周炎推拿:患者坐或侧卧位,医生用右手拇、示、中3指握三角肌束,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弹拨6~10次,再弹拨冈上肌6~10次,然后点压、揉或滚肩前、后及外侧,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粘连松解。继之,医生一手扶住肩部,另一手握患手,将肩关节分别进行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前屈、后伸和上举活动,当活动至最大幅度时,略停片刻,再做肩关节各方向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以患者能承受为度,以剥离粘连。最后轻揉肩部,结束手法。 ⑥肩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qd。

⑦刺络拔罐:阿是穴,3天1次,意在祛除瘀阻,畅通经脉,使其通则不痛。

⑧水针:用于疼痛剧烈者。用0.9NS5ml 、2%利多卡因2ml、强的松龙25mg、维生素B120.5mg,混合后注入阿是穴,1周1次,可收到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效果。

⑨药物:

内治:风寒湿型,治宜疏风散寒、温通经络,方用麻桂温经汤;瘀滞型,治宜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气血虚型,治宜补气血,通经络,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成药用大、小活络丹或云南白药胶囊。

外治:外贴齐正消痛贴。

⑩功能锻炼:单手爬墙、手拉滑轮、体后拉手、摇臂等。 [疗效评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善。

[运动辅助疗法]:①患肢前伸上举练习。②患肢外旋运动练习。③患肢伸直外展上举练习。④患肢内收练习。⑤患臂后伸练习。⑥患臂绕头练习。⑦患臂环行练习。

[分析、总结和评估]:在诊疗过程中,我们发现肩关节容易发生僵直。也就是由于肩关节的滑膜组织丰富,尤其在关节囊下方折叠下垂之松弛部分及肱二头肌滑膜鞘,均容易在肩关节较长时间制动后发生粘连,使肩部活动幅度下降,甚至完全不能将上肢抬举起来。因此,对

肩部疾患患者加强了功能活动治疗,对巩固疗效和加速痊愈有重要意义。

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 [病因病机]

1 风邪外袭:本病多由风寒之邪侵犯阳明、少阳经络,邪气壅塞,经气阻滞,以致经筋失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发为本病。

2 正气内虚:思虑过多,劳役过度,久病之后,人体气血内虚,经气不足,营卫失调,经络空虚,而致风邪乘虚侵入经络、经筋,发为本病。 [辨证]

1 主证: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病,病侧眼睑闭合不全,流泪,口角下垂,留涎,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部分病人有耳根后疼痛或头痛的症状。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 证候分析:手足阳明、少阳经脉,循行于面部,手足阳明、少阳经脉亦分别结络于目、额、颊、颧、耳前等部。风寒侵袭经络后,使经气受阻,经筋失养,致局部肌肉纵缓不收,与对侧失去平衡,故出现以上口眼歪斜诸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