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17-2018学年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2:58: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 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坐。 《周官》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 《史记》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25.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这说明隋唐时期

A.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 C.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

26.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27.酉官父姆之丧,称丁忧。洪武八年(1375年),诏百官闻父母丧,不待报即可奔丧,并解职守制三年;匿不举哀或不离职者,过期则发配为民;守制期满再起用时还要进行考核。丁忧时如工作需要,皇帝可以“夺情”令其继续任职。这些规定

A.体现了明代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B.加强了政府对官吏的严格考核 C.说明忠孝观念主导了官僚思维 D.表明皇权凌驾于政府权力之上

28. 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

A.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 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 C.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

29.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袁世凯上台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尊孔之风甚嚣尘上,章太炎等首先站出来反对。针对孔教的争议 A.造成了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 B.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学的对立 C.引发了中国思想文化层面深刻变革 D.推功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

30.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南京政府于8月21日同苏联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条约有效期为五年。中共在《解放》周刊立即发表评论指出“不侵略间的结合便是对于侵略者有力的打击”。该条约的签订

A.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斗志 B.表明国民党反苏政策的失败 C.促使国共两党开始考虑合作 D.扭转了抗日战场的不利局面 31.下表反映了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其影响是 年份 私营企业 个体工商业 注册(万户) 从业人员(万) 注册(万户) 从业人员(万) 1988 1990 1992 4 9.8 13.9 170.2 230 1000多 1328.3 1533.7 2300多 2092.8 2467.7 A.改变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现状 B.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D.充分体现了我国按劳分配的原则

32.伯利克里时期,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B.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 C.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D.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

33.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宗教主题占主导地位,而世俗主题的绘画也在增加,通常是富人或贵族的肖像画,不过更多的普通人也出现在绘画中。造成绘画主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 B.人们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C.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D.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34.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56个腐败选区被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失掉一个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这反映出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B.长期的腐败问题得以解决 C.工人阶级获得议会选举权 D.工业革命推动了政治变革

35. 1971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1/4,美元汇价暴跌。1973年初美元再度贬值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20世纪70年代日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域广泛活动。这说明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B.国际货币体系逐渐走向了多元化 C.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瓦解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初,康熙下令停止圈地弊政,修订顺治年间的垦荒定例,给予垦荒者更多的优遇。又规定地方官能招徕垦荒者升迁,否则罢黜。实行“更名田”,将明朝藩王土地给予原种之人,改为民户,承为世业,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除)免政策,1685年至1687年,康熙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l711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1712年,康熙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5亿5千万亩增加到康熙末年的8亿亩以上,人口也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清末中国与西方接触以后,农业发展偏重于农业商品化、科学农业的发展。1894年以前,郑观应、张之洞和孙逸仙等知识分子引介和倡导肥料学、土壤学、植物学等为主的现代农业。1894年以后,《苏报》《申报》《国闻报》等地方报纸刊登欧、美、日的农业新知。1898年,清廷设立农工商总局,1906年改为农工商部,内设农务司,专理全国农政。此外,各省也设有劝业道掌理农政。除政府中的农政机构外,1904年以后各省又有农会之成立。农会是半官方的组织,由地方政府倡导,由地方绅民组织,经费则由地方政府补助。除了农会实际教导农民农业新知外,晚清另有农业讲习所、农业试验场、农学堂、大学农科之设立,以传播现代农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康熙发展农业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农业的新变化。(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导航技术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