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5 18:5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题型:

1.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 2.简答题(3题,每题10分,共30分); 3.论述题(1题,每题20分,共20分);

4.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及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2.一句话三功能:

拉斯维尔在著名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一句话”是指“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三功能”是指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 3.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4.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对一个或几个个体、群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并写出个案报告,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5.焦点访谈法:

作为定性调研中最常用的方法,焦点访谈法是由一个训练有素的主持人通过倾听一组从目标市场中选来的被调查者,从中获取对一些有关问题的深度信息。这种方法的价值在于常常可以从自由进行的小组讨论中得到一些新概念、新创意而且快速,能节省大量时间。

6。报刊的四种理论:

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的“报刊”实际上是指整个大众传播事业,“理论” 实际上是指控制观念和控制体制;四种理论包括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 7.双重行动模式:

巴斯认为,最关键的把关发生在媒介组织内部,分为新闻采集和新闻加工两个阶段。新闻采集者——记者是最接近信源和最倾向于信源的人,新闻加工者——编辑是那些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的人,他们的工作最具守门意义。 8.权力的媒介:

阿特休尔著的一本批判性的著作,认为世界上的媒介可以分为西方媒介体系、东方媒介体系、南方媒介体系;所有的媒介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吹鼓手、代言人。 9.信息符号:

信息是可以减小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形式的反映。符号就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代码,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一般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

10.编码译码:

编码位于传播者一端,是指将信息转化成便于媒介载送或受众接受的符号或代码。译码位于受传者一端,指的是将接收到的符号或代码还原为传播者所传达的那种信息或意义。编码与译码的连通过程实质上就是简单的传播过程。 # 11.复原性信息:

是指媒介中用来满足或宣泄受众在社会化过程中被压抑了的欲望的大量信息,这类信息往往和人类的美好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相联系。 12。死线上的抽绎:

是指语言被捆死在某一条抽绎水平线上,结果不是由于语言被固定在高水平线上使人难以理解,就是由于语言被限定在低水平线上让人不得要领的一种语用毛病。 13.媒介:

传播学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具有实体性、中介性、负载性、还原性、扩张性等特点。 14.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是指在媒介化社会中,大众媒介把远非个人所能亲历的、不可触、不可见的实性世界投射给人们,为人们提供一个可知可感并且仿佛也能亲身经验间接的、人为的虚性世界。人们看到的不是实在之物而是它的影像,而这些影像都是由媒介呈现在他们眼前的。长此以往,最终人们便不可避免地把这些影子看成是实在的,而对于造成这些影子的东西却毫无概念。 15.受众:

是指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在大众传播中特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等信息接受者。 16.反馈:

反馈是反映从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告诉传播者关于其信息是怎样被接收了;具有延迟性、间接性、代表性、累积性、量化性等特点。 17.意见领袖:

积极接受大众媒介信息,并在人际传播网络中最为最为活跃的介质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向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及其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作用。 18.传播效果:

是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和。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认知);价值形成和维护效果(态度);社会行为示范效果(行为)。 19.沉默螺旋理论:

内尔·纽曼认为,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人们出于惧怕孤立的心理,而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这一非理性过程的产物。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的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带来的压力和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对“劣势意见”的压制和“优势意见”扩张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的产生,舆论由此形成。

20.知识沟理论:

家蒂奇诺等人认为:虽然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是社会经济地位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的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社会经济地位低者之间的“知识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三.简答题

要求:简答题答题技巧——记住和理解题干要点。考试时,题干要点后面需要加一到两句 自己的理解。

论述题答题技巧——采用两段论模式,“一般认为”、“我认为”。“一般认为”相当于简答题中的题干要点,“我认为”相当于简单题中的自己的理解,当然要展开论述。 1、如何提升组织传播的效果? ⑴从组织传播的信息流向来看,

A信息的下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多途径发布,造势,大张旗鼓)? B信息的上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金点子征集)? C信息的平行传播中如何设计活动(如讨论会、学习会)? ⑵从传播的主要层次来看,需要考虑

A自我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激励个体的自觉学习)? B人际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话题)? C大众传播如何配合企业的组织传播(如何制造新闻点)? 2、从两级传播模式来看如何提升大众传播的效果?

(1)培育和发现舆论领袖,并发挥好舆论领袖的作用。?? (2)在第一级大众传播的基础上更高效、更有意识地触动第二级人际传播的发生。?? (3)在两级传播的基础上促进更多级传播的发生。?? 3、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

⑴依赖大众传播工具,有专门的传播组织和职业传播者。 ⑵信息的公开性、选择性和社会性,传播快捷性。 ⑶受众的匿名性,信息的单向流动性。

⑷与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互为补充,互相交互。 4、请简述焦点访谈法的操作要点

⑴焦点访谈法对象邀请人数一般是8-12人,但为了让参与者尽量深入发表意见,经 常有4-5人的焦点访谈。

⑵采取有吸引力的措施吸引参与者参加座谈:??。 ⑶发挥好焦点访谈中主持人的工作职责:??。

⑷通过话语提示控制好焦点访谈中的会场气氛:??。

⑸焦点访谈的数据和资料分析要求主持人和分析员共同参与;??。(??表示需自行展开论述,下同)

5、如何用控制实验方法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开展“解决或降低美国种族歧视”课题的研究

控制实验方法——单一实验组的实验设计

假设:了解黑人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贡献,将会减少对黑人的偏见 选择一组实验对象:随机挑选100名白人 前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的程度

实验刺激:给实验对象反映一部描述黑人在科学、文化、军事、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对美国贡献的电影记录片

后测:了解实验对象歧视黑人程度的变化 实验 效应:后测与前测教学对比

实验结论:由于了解了有关信息,实验对象的种族偏见程度下降了,??(进一步具体描述如何减降低了种族偏见程度)

6.如何理解“纯客观的新闻传播是不存在的”的论断。

(1)大众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施控行为,??。守门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实际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