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2:17: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单 元 第_八_单元 _____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______________ 课时数 4课时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 教 材 分 析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教 学 目 标 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释其实际意义。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强化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2.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 3.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图)。 教 学 重 难 点
课题 平均数P90-92 课时目标 重 难 点 教学 核心任务 课型 新授课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怎样计算平均数?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支队伍的成绩?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随笔 教学过程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教学过程 随笔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 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