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2:04: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声乐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王锋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4期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声乐艺术的兴趣、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唱歌是每个声乐教师所直面的问题。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再从歌唱的气息、共鸣下手,纠正其不良的歌唱习惯,让学生能正确地处理作品情感,树立其美的舞台形象,使之能较快地以好的状态发展,收效到理想的歌唱效果。 关键词:情感;歌唱;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239-01 一、提高学生艺术兴趣,激发艺术感染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音乐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要以情感为纽带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内应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出发,以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创造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优美的范唱和生动的讲解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体验,耐心地对学生讲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外,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情感纽带,同他们一起唱歌、表演、欣赏艺术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激发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二、掌握歌唱的气息和发声练习

1、要唱好歌,首先要学会运用气息,调整好气息是唱好歌的关键。气息是歌唱之源,是歌唱的动力所在,要练好气息非一日之功,但须记住气息的根本原理“气球原理”,即吸气时,气沉丹田,肚子向外扩张,呼气时,气流均匀地从嘴和鼻腔呼出,肚子往里紧缩。

2、发声练习是基础的、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让人厌烦的练习。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发声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唱好歌,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练好基本功。发声练习曲应尽量选择活泼易唱的,并可适当变换发声练习曲,学生不易乏味。此外,练声时间不宜太长,音域也不宜过高,应在学生自身音域条件范围之内。 三、保持歌唱时共鸣位置的统一

有些人唱歌低音低不下来,高音高不上去,基本在中音区唱歌,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究其原因就是歌唱位置没统一,这种情形在声乐中普通存在,也是最难掌握的。我们讲唱歌位置统一就是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在一条线上,低音胸腹腔共鸣点,中音口腔共鸣点,高音鼻腔、头腔共鸣点,把三个支撑点很好地统一起来。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要勤练多悟。学生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调整好呼吸,保持兴奋的吸气状态,低音气息往丹田处下沉,并让学生感受来自腹部支点往上的那股对抗的支撑力,调整好腹部的共鸣腔体;中音、高音口腔、鼻腔、头腔打开,像含了东西一样的感觉,笑肌往上提,并增强腹部气息的支持力,声音往头腔里面走,要让学生领悟头腔里的那种微微震动,类似于回音共鸣,即泛音。鼻子艺术能使歌唱声音明亮,气息贯通,有很强的穿透力,要想取得理想的鼻腔共鸣效果,要学会提笑肌,鼻孔睁开,笑肌往上提了,鼻孔睁开了,声音既明亮,面容又美观。 四、如何处理歌唱发声的不良习惯

一般来说,学生在接受过一些专业声乐训练后,又加上老师的训练方法和学生的理解能力不经协调,会不由得产生一些发声方法上的毛病。这时,老师应及时予以督促改正。如:白声、抖音、跑调等。至于 “白声”,可让学生开口吸气并保持吸气状态,像打哈欠一样,调节好呼吸及歌唱管道,保持兴奋吸气状态,打开歌唱的共鸣腔体,同时笑肌往上提,声音往后靠,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把声音立起来含着唱歌。这样可以缓解或根除白声的毛病。 五、加强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1、应从歌词的角度着力挖掘歌曲的自然美,使学生从歌词内容上领悟其艺术感染力,声乐作品大都高度概括、精练、优美,抒情,具有一种诗意美,教师应多帮助学生多方面挖掘歌词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

2、应从音乐曲调方面要着力揭示歌曲的音乐美,使学生从歌曲优美的旋律中的领悟其艺术感染力。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民族风格,乡土人情和民族调式,各民族的歌曲风格和韵味不同,特别是少数民族歌曲,像:《大板城的姑娘》、《青藏高原》等,学生应认真把握好作品的风格。

3、要努力帮助学生从掌握音乐作品的艺术体裁中领悟其艺术美。比如从进行曲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旋律中领悟其节奏清晰、强烈分明的艺术美,从抒情歌曲自由奔放、舒展活泼的旋律中领悟宽广流畅、热列深情的艺术美,从叙事歌曲通俗平稳、紧凑圆润的旋律中领悟自由活泼、轻松舒畅的艺术美,从劳动歌曲节奏清晰,朴实有力的旋律中领悟欢快活跃气息浓郁的艺术美等。

4、注重歌唱教学的演唱技巧处理,诸如:“歌曲的速度快慢,气息控制,共鸣位置,力度强弱,演唱的表现形式,以及高潮与结尾的处理等等,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增强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梁金平.提高声乐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